編導的話:
“你來!”
一位14歲女孩的母親,把我拉到病房門口,跟我說:“要是這病在她一歲時發(fā)現(xiàn)就算了,但我都養(yǎng)了她14年了?!?/p>
她14歲的女兒,一個月之前才剛剛感覺腿部不適。如今,腫瘤已經(jīng)擴散到了肺部。醫(yī)學能幫她的已經(jīng)不多了。
這個病就是惡性骨腫瘤。 一個月的時間,天翻地覆。
一個正在努力向前的孩子,被疾病用力往后扯了一把。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的骨科病房,有一群這樣的孩子。
骨腫瘤很多就發(fā)生在了孩子身上
惡性骨腫瘤,只有百萬分之三的發(fā)病率,但硬生生地砸在了他們的身上。
拍攝之前,惡性骨腫瘤,我只是在關于魏則西的新聞中聽到過。而當真正走進病房,我才意識到,當這樣的疾病降臨在一個個具體的人身上時,他們是多么的無助。發(fā)現(xiàn)早的話,可以換骨。再晚點兒,只能截肢。再晚點兒,癌細胞從骨頭轉移到了全身,那只剩下姑息治療。
子涵的手術需要截斷腿骨、刮除腫瘤、去除活性
但孩子就是孩子。
“我要吃薯片!”
“你看我有頭發(fā)的時候漂亮嗎?”
“來,一起玩兒游戲!”
一片童真之下,他們好像永遠都是樂觀的,向上的。
第一次見到劉子涵,是在病房的走廊上。
串門聊天,是這個8歲姑娘最喜歡做的事情。
病房里的小病友們不斷出院、入院,8歲的子涵總能跟同齡人很快熟絡起來。甚至,連護士都成為了子涵“調戲”的對象。子涵會“數(shù)落”護士姐姐,怎么比自己更羞澀于鏡頭。
手術前的化療 劉子涵剃去了一頭長發(fā)
“她以前吶,一天要換兩次衣服?!? 愛美、喜歡打扮,就算化療掉了一頭秀發(fā),只要有機會,這個姑娘總是換上自己心愛的旗袍。當然,還有一頂帽子。
“我在這里有兩頂帽子,家里還有一頂。不戴帽子別人會說閑話的?!?/p>
幾周的拍攝,影像記者寬哥給子涵帶去一個洋娃娃。子涵看到娃娃,第一句竟是,“她的頭發(fā)好漂亮?!?/p>
子涵看到娃娃,第一句竟是,“她的頭發(fā)好漂亮?!?/p>
隨后她便開始用手機在網(wǎng)上搜尋編頭發(fā)的視頻教程。
我以為孩子玩兒心大,但子涵和手機里湯姆貓的對話,讓我意識到,他們的心思很重。
她問湯姆貓,“你說我的病會不會好?”但手機湯姆貓只會重復,不會回答。小姑娘很清楚這點,她無奈地對我說,“它不會回答我的!”
我的心被緊緊揪了一下。 手術前,子涵的爸爸劉偉告訴我,來上海前他已經(jīng)做好了截肢的準備。但在病房里,子涵輕描淡寫地說,“爸爸,要是能保命,就把我截肢吧,我還想回學校上課。” 對話如此直接,我竟有點說不出話來。
終于,我明白,孩子們還是天真。在孩子眼中,疾病不過是一個卡通形象的怪獸,總有奧特曼會出現(xiàn),一切都不是問題。
所以,孩子最勇敢。
手術前夜,子涵拉著媽媽的手,穿上最愛的旗袍,爬上醫(yī)院的天臺。
手術前夜,子涵穿上旗袍,離開病房,爬上了天臺
子涵的嘴里哼唱著新學的《魯冰花》。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p>
仿佛明天沒有手術,同樣沒有病痛。
一輪圓月懸在夜空,此刻,我祈求奧特曼的出現(xiàn)。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謝抒豪 劉寬漾 實習記者:倪瑞迪 編輯:王玨)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