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視頻中,我給大家盤了盤東京奧運的“經(jīng)濟賬”,有網(wǎng)友留言說,200億美金,毛毛雨,日本虧得起!辦奧運,主要還為了掙面子和國家形象!那我們今天就從經(jīng)濟、文化、賽事、核陰影等方面,來談談日本的“面子”掙著了沒有?國家形象是變好還是變差了?
日本想塑造啥形象?
分析之前,我們先來簡單說說,日本想通過奧運,塑造什么樣的國家形象。
2011年申奧時,日本提出要將“復興”作為東奧的主題,當時的日本經(jīng)濟低迷多年,又遭遇“3·11”大地震、福島核泄漏事故,所以呢,日本想借著奧運塑造一個經(jīng)濟重振、走出核陰霾的國家新形象。
日本有這樣的“奧運愿望”,并不奇怪。
日本在1940年和1964年,兩度申請到辦奧運的機會,但是1940年的奧運,日本主動放棄了,因為他們在1937年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日本覺得,辦奧運太牽扯精力,影響自己的軍事行動。結(jié)果奧運沒辦成,還在戰(zhàn)后遭到了國際社會的空前孤立。
直到1964年的東京奧運,日本才慢慢地緩過勁兒來,借著奧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技術高水平,民眾高素質(zhì) 的國家形象。因此,不少日本人把1964東京奧運看成是國家重生的開始。
了解這段歷史,就能理解日本今天的心情,它想復刻當年的成功,重拾昔日的榮光。
此次開幕式上的木質(zhì)五環(huán),取材于1964年的運動員們種下的樹木;日本特技飛行隊在空中“畫出”的五環(huán),也是copy 1964年的表演,種種細節(jié),充滿了向往昔致敬的意味。
不過,刻舟求劍式的做法,能有用嗎?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塑造形象一:技術高水平,民眾高素質(zhì)
日本能復刻1964年的成功嗎?難!一看奧運新聞,每天充斥著各種奇葩事+奇葩人。
先說奧運賽場,槽點太多了。首先,日本的東道主優(yōu)勢是不是有點兒明顯呢?日本號稱為了防疫,不許乒乓球運動員吹球和摸球臺,但日本隊員的違規(guī)動作,裁判卻直接無視。
在水球比賽中,一個日本球員直接把中國球員壓在水下繼續(xù)游,中國運動員舉手示意,裁判卻并未吹哨。還有體操男子全能,日本運動員跳馬一只腳出線依然能得冠軍,真是奧運史上的奇觀啊。
此外,所謂的“氣泡”防疫出現(xiàn)多處漏洞,確診的奧運相關人員每日遞增,一堆密接者卻還在參加比賽。多位鐵人三項選手在賽后倒地不起,吐得昏天黑地,雖然主辦方表示水質(zhì)沒問題,但很多網(wǎng)友目測稱,水看起來確實不算清澈。
就這些事兒,還怎么讓人相信日本的組織能力,技術能力呢?說好的日式嚴謹態(tài)度呢?
在文化方面,東京某公園,升起了表情驚悚“人頭氣球”,晚上還一閃一閃的;東京某展覽的巨型人偶,同樣表情猙獰,嚇壞小朋友。還有開幕式上的舞蹈,被網(wǎng)友吐槽“陰間表演”、“接地府”,吐槽得有點狠,但表演確實讓人覺得壓抑。
我們尊重日本的文化,但日本也應該考慮到,這不是小劇場的先鋒藝術表演,是全世界人民拖家?guī)Э谝黄鹂吹摹按和怼薄?/p>
而且文化藝術,是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的。我們知道,日本經(jīng)歷了長期的經(jīng)濟蕭條,民眾承擔著經(jīng)濟泡沫破裂的嚴重后果,日本有“喪文化”,有“平成廢柴”。但真把這些比較頹、比較喪的東西展示出來,能為日本的文化形象加分嗎?多搞點“超級變變變”的節(jié)目不好嗎?
再說各種奇葩人!前東京奧組委主席森喜朗歧視女性,說女性的發(fā)言時間太長、“浪費時間”。
前開閉幕式總導演佐佐木宏的創(chuàng)意,是讓女演員變身“一頭豬從天而降”,并且“學豬叫”。
另一個開閉幕式總導演小林賢太郎,拿猶太人大屠殺當段子,最后一天被開除。
負責開閉幕式作曲的小山田圭吾,霸凌殘障人士,且手段異常猥瑣、卑劣。
按理說,能參與到奧運籌備當中來的,甚至是作為負責人的,應該都是國家精英啊,但這些人連最最基本的尊重他人都做不到,還怎么體現(xiàn)“民眾高素質(zhì)”呢?
塑造形象二:經(jīng)濟重振
東京奧運“血虧”,基本上已經(jīng)蓋棺定論了。虧錢還堅持辦,這個形象其實并不差。因為虧錢,所以要節(jié)儉一些,大家也都能理解。
結(jié)果一看現(xiàn)場,傻了!運動員的床是紙板做的,床墊是泡沫塑料的,韓國運動員睡了沒幾天,床就裂了。奧運村的房間逼仄狹小,人但凡高一點兒,都能頂著天花板。而日本自己的奪金主力軍,可不安排住這兒。然后呢,奧運餐食看起來沒啥食欲,像減肥餐一樣,運動員想和吉祥物拍個照行嗎?不行,先付5000(日元),再拍照。
這么搞,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小家子氣”,甚至是以節(jié)儉之名行摳門之實?!敖?jīng)濟重振”的形象,恐怕是沒戲了,反而打造了一個“摳摳搜搜”的國家形象!
當然,“節(jié)儉”行動中也有可取之處,可回收金屬做的獎牌,看著還可以。
塑造形象三:走出核陰影
日本想走出核事故的陰影,這個初衷,我們理解,但日本的操作,我們難以理解。
奧運之前,日本宣布要把上百萬噸核廢水排入太平洋,引發(fā)眾怒。然后呢,還要把福島食材搬上奧運餐桌,且不肯標明食材的產(chǎn)地。
對此,韓國等國家很“剛”,選擇“自己帶飯”,直接“打臉”日本。東京奧組委一開始還不同意,但最終也沒有辦法。現(xiàn)在,韓國食堂已經(jīng)開始運營了,每天往奧運村送三次便當。
這件事就告訴我們,第一,做人不能只考慮自己;第二,不能急于求成。想排廢水,就自私自利排廢水;想推廣福島食品,就“打悶包”硬推。結(jié)果呢,適得其反,影響不僅沒消除,反而更壞了。
塑造形象四:大國 外交
都說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但奧運這樣的體育盛會,無疑也是開展外交的好機會。
一開始,日本雄心勃勃地計劃,邀請百余位國家首腦來參加奧運的開閉幕式,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計劃過于“宏大”了,于是目標一降再降,從80到40再到30,據(jù)說最后只請來了10多位外國政要。
主要是日本的西方好友們,不怎么給面子啊。菅義偉特地跑去美國邀請拜登,但美國只派了第一夫人。然后,菅義偉在G7峰會上“熱情呼吁”大家來參加,結(jié)果G7只來了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馬克龍為啥來呢?因為2024年奧運會在巴黎舉行,他不來交接一下不行啊,結(jié)果就成了本場唯一的重磅的外國首腦嘉賓。
本來呢,東奧還有個重磅嘉賓的,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結(jié)果在奧運會前,日本駐韓外交官對文在寅發(fā)表侮辱性評論,而且話語粗俗到我都不好意思復述了。韓國一怒之下,取消了總統(tǒng)的日本行。這能怪誰呢?日本外交官自己“素質(zhì)低”唄。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東奧外交”,那就是“冷冷清清”吧。
還有個小細節(jié),我必須提一下,就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也沒有出席開幕式。
安倍,其實是個很有奧運情節(jié)的人。1959年,幫著日本爭取到1964東京奧運舉辦權(quán)的,就是安倍的外公,時任日本首相岸信介。2016年里約奧運的閉幕式上,安倍放下首相的架子,化身馬里奧為東奧宣傳。
可就連他都沒參加開幕式,那大家自己體會吧。
這么看下來,日本辦奧運,似乎有一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感覺,經(jīng)濟上虧損,國家形象上也不怎么得分。
但話說回來,日本在疫情之下辦奧運,確實也不容易,而且奧運還沒結(jié)束,日本可以做一些調(diào)整,爭取給大家留一個信守承諾、扛住挑戰(zhàn)、辦好奧運的國家形象。
大家覺得呢?對東京奧運,有什么感想嗎?對日本的印象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