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新聞透視報道過租房行業(yè)存在"租金貸"的情況,租房承租人被代理經租企業(yè)銷售人員誤導,不明就里辦下貸款租房,表面看起來是在每月支付房租,實際上是在向金融機構還貸款。一旦中途代理經租公司關門,這房子住不下去,貸款卻還得每月按時償還。而最近,看看新聞Knews記者接到市民反映稱,類似做法在培訓機構也十分常見。
今年暑假,王女士為讀初一的兒子報了掌門1對1網絡課程。上了幾次后,王女士對課程很不滿意。她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自己在掌門1對1網絡課程,買了160多節(jié)課,但是只上了3節(jié)課老師就說要出國深造,需要換老師??墒?,換好以后,這位老師不是忘記了時間上課,就是借口說網課網卡,其中最長一次一卡就要卡十分鐘,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所以王女士決定退款,不想再繼續(xù)上下去了。
然而想退款卻并不容易。王女士說,當時她是根據課程顧問的推薦,通過百度錢包申請了貸款,兩萬多元的課程首付一千多元,其余按月支付。而申請退款后,頁面雖顯示"剩余課時全部退款",但貸款并沒有第一時間終止。每天都有短信和電話來催王女士還款,即使稱自己已退了款,但百度錢包方面則稱是以王女士名義貸的款。
而看看新聞Knews記者隨后了解到有類似操作的培訓機構不止掌門1對1這一家。已經報了華爾街英語的陸先生向看看新聞Knews記者反映,在報名時銷售人員竭力推薦百度錢包,稱原本一整年36000元的課程,先支付3600元就能上課,后續(xù)費用只需每月按時還款。在辦理過程中沒有任何流程,全程都是銷售人員代辦,即使陸先生只有臨時身份證也是可以辦理。
之后,當陸先生申請退課時,卻發(fā)現退款并沒有那么容易。對方開出的退款申請書寫明,45天才能收到退款,同時上面也寫明,若不按時還款造成信用受損,需由本人擔責。同樣,劉小姐總共是貸了47000,聲稱能學5年,但8月發(fā)起退款至今,依然需要繼續(xù)還每個月2000左右的貸款。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去到一處華爾街英語門店咨詢,果然,銷售人員就推薦辦貸款買整年課程,只要下載一個百度錢包,等分期的金額辦下來,只需要十分鐘,填下信息即可,這樣就可以一次性少付錢。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還發(fā)現,百度錢包的客服頁面上寫著,"退貸需要先和購買產品或服務的商戶協(xié)商,由商戶發(fā)起",也就是說,如果商戶在同意消費者退款后卻不主動發(fā)起退款,消費者就很容易陷入貸款容易退貸難的被動局面。
今年前8個月,市消保委共受理教育培訓投訴4000余件,其中外語培訓類投訴占到一半以上;在涉及貸款支付的投訴中,有近八成是通過小額貸款公司辦理的。部分培訓機構的做法都是,把貸款包裝成"分期付款"來促銷,而對貸款限制性條款和風險只字不提。一旦消費者申請了貸款,錢就打到了培訓機構賬上,形成無人監(jiān)管的資金池,而等到消費者想退貸時,機構可以一直拖著不給辦,消費者卻還得按時還貸。
市消保護委副秘書長唐健盛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培訓機構實際上是處心積慮在給消費者設置一些障礙和陷阱,給消費者在未來的消費當中實際上是增加了很多風險,而此責任一定要由企業(yè)來承擔。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國家《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意見》中還明確,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三個月的費用,而像這樣通過貸款等形式掩蓋一次性收取遠超三個月費用的做法,也涉嫌違規(guī)。
像這樣的培訓貸,辦理時操作極其簡單,而一旦消費者要想從培訓機構退課,主動權卻全由機構掌握,哪怕對方同意了退款,但只要想辦法拖延,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就無從說起,企業(yè)卻可以借助這樣的培訓貸掌握大筆無監(jiān)管的資金在手,對于這一新現象,相關的行業(yè)監(jiān)管也需盡快跟上。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書馨 編輯:傅群)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