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新聞透視》接到一個投訴,說在上海松江有人毀林!二話不說,透視記者就趕去了現場。這場景著實令人大吃一驚。
水杉林今昔對比
正如一位附近居民所說,原本茂密的林子被開辟出了兩條通道,大量的殘枝堆在地上,樹林也沒有了往日的生趣。這片水杉林大約種有4500棵樹,樹下有天然形成的水塘,被稱為“云間濕地”。它可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2021年記者拍攝的“云間濕地”
2021年的時候《新聞透視》曾對云間濕地做過報道:因為聽說建新學校會占用這片濕地,云間小學的孩子們專門寫信給松江區(qū)的區(qū)長,希望能留住云間濕地,并且得到了回復。
當年孩子們寫給區(qū)長的信
隨后,區(qū)教育部門、學校所在的廣富林街道以及規(guī)劃設計單位多次召開現場溝通會,新學校設計圖紙幾經修改之后,終于醞釀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孩子們的一封信保住了“云間濕地”,留下了一段佳話。當時,區(qū)教育局副局長干善軍接受采訪的時候,是這樣說的:“云間濕地是戶外的課堂,也是孩子們探索自然的空間,這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堅決保護下來。”
要“堅決保護”下來的水杉和濕地,怎么會被“破壞”呢?
透視記者決定先去教育局找這位干局長了解下情況,畢竟他是當事人。不過一打聽才知道,干局長已經去職。一位負責基建的沈主任給出解釋稱:“不是砍伐,是移栽,為的是讓勘測車進場勘測?!?/p>
樹還在,我放心了,可是這個解釋總讓我覺得哪里不對勁。這幅地塊面積很大,而且農地轉教育用地之后,原有的農田和房舍都已經拆平,云間濕地只占了整幅地塊的四分之一不到。哪兒不能進勘測車,為啥非得大費周章,在樹林里開兩條路進出不可呢?看了沈主任提供的新學校規(guī)劃圖,透視記者似乎發(fā)現了其中的原因。
2021年調整方案后的小學平面圖
上面這張,是2021年調整方案之后的圖紙,這里完整保留了整片水杉林;學校的教學樓和操場,則向天地要空間,布局在地塊的西側。而下面這張教育部門提供的最新圖紙上,教學樓明顯變大,而且深入水杉林腹地,把樹林面積切掉了兩大塊。
2023年區(qū)教育局提供的新建小學平面圖
也就是說,不止這兩條通道的樹要移栽,整片水杉林里的4500棵樹中,總共要移走大約1000棵樹,給校舍騰出空間。對此,沈主任無奈地表示,此前規(guī)劃的校舍面積太小,無法滿足區(qū)域內人口導入的需求,所以只能向樹林要空間。
那么問題來了,遷移這1000棵樹是否需要相關手續(xù),又是否合法合規(guī)呢?
記者就此事咨詢了松江綠容局,得到的回復是:即便這4500棵水杉屬于商業(yè)林,即便地塊已經完成了農轉用手續(xù),要移栽,還是需要建設方提交報備手續(xù),明確樹木移栽的位置后,方可動手。而區(qū)教育局僅僅做了口頭告知,并未完成申報手續(xù)。
而之所以還沒有完成報備,就是因為當時這1000棵水杉的移栽地點還沒著落,而小學建設又趕著進度,無奈之下只能選擇“跨前一步”,先移栽,后報備了。
在媒體介入之后,松江方面表示,他們已經在廣富林郊野公園內,為這1000棵水杉找好了去處并完成了備案。3月22日,這些樹木已經陸續(xù)在新家落戶。
遲到的云間濕地部分林木的遷移許可
教育部門反復強調,移栽部分樹木以后,水杉林仍舊是新建學校最大的亮點,會以此教育孩子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tài)。然而華東師范大學生態(tài)環(huán)境學院的宋坤教授隨記者實地走訪后頗為遺撼地表示十分惋惜。教學樓與林地穿插建設,再加上添建的步棧道,一方面必然會縮減鳥類棲息地的面積,另一方面,保留下來的生境質量肯定也會有所下降。即便學校能如圖紙所示建成,未來鳥類也不太會再把這里作為它的棲息場所。換句話說,保留下來的或許只是樹木,而非原有的生態(tài)。
此外宋教授還說,眼下正是鳥兒的繁殖期。從航拍畫面上可以看到,樹梢上、枝椏間,不少鳥類在巢里棲息、孵化后代。因此從保護生態(tài)的角度考慮,就算是要移栽,現在也不是個好的時機。
繁殖季節(jié),樹林中鳥類眾多
調查結束,有些看法不吐不快。
教育部門加快推進新學校的建設,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開展工作還是應當做到合法合規(guī)。之所以要求樹木移栽之前必須向主管部門報備,就是要防止出現因為沒有找好“下家”,導致樹木“移出來卻栽不下”的情況。只有程序合法、結果正義,才能把民生工程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記者丨孫啟萌
編輯丨由由醬
視頻丨杜鈺愉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