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濃縮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然而,隨著歲月流逝,部分古籍存放在圖書館里慢慢老去,成了摸不到、看不著、讀不懂的“死書”。為了讓這些古籍得到很好的利用,中國在保護的基礎上,正使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古籍“活”起來。
在國家首批重點古籍保護單位遼寧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的四五名工作人員正在對善本圖書進行掃描工作。工作時間8小時,掃描就300來頁吧。
據介紹,遼寧省圖書館從2012年開始進行古籍數字化工作,截至目前已經掃描2500多部,3萬多冊。中國古典文學著作中唯一存世的手稿《聊齋志異》,宋淳熙刻本《揚子法言》等珍稀古籍都進行了全文數字化掃描。國家“中華古籍資源庫”平臺已經累計發(fā)布古籍及特藏數字資源10多萬部(件),實現免費在線閱覽。
數字化是智慧化圖書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5G通訊、大數據技術等應用,中國正更多地利用科技手段加強對古籍的保護,包括通過科技手段對紙墨的物理、生化性能等進行檢測,找到最好的修復方法和材料。在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科技手段結合下,許多“瀕?!钡墓偶@得了“新生”。
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讓曾經被置之高閣的古籍“活了起來”。目前國家圖書館、遼寧省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單位正在遼寧省圖書館主辦了“繼往開來 國韻書香”古籍保護與傳承特展,許多珍稀古籍走出庫房與觀眾見面,越來越多的普通觀眾開始關注并喜歡上古籍。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