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萬眾期待的上博東館正式啟用,其中“中國古代青銅器”展廳率先試開放。和之前市區(qū)原本的青銅展區(qū)相比,這次新館其中的青銅展廳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呢?
上博的“鎮(zhèn)館之寶”大克鼎在東館青銅展廳一處40平方米的獨立展區(qū)安了新家。觀眾稱:“以前的布展沒有給它這樣非常大的空間 現(xiàn)在這樣就很突出?!薄靶吗^里大克鼎在c位了,本來大克鼎是和其他青銅器陳列在一起的?!?br/>
此前,大克鼎在人民廣場館時,每次要“出差”或是挪動展位,都大費周章。工作人員得先用堆垛車吊起玻璃罩,再啟用叉車、拖車,才能讓大家伙平穩(wěn)移動。而這次在東館的新家里,一個專門為它設(shè)計的特殊玻璃展示柜,解決了上述難題。
“現(xiàn)在中心柜開啟基本都是半機械和機械,開啟非常方便。比如大克鼎這個中心柜,就像火柴盒子,一個人就可以推開,安全性也非常高?!鄙虾2┪镳^青銅研究部研究館員馬今洪介紹。
上博東館的青銅展廳總共1800平米,比原先市區(qū)的展陳面積增加了400多平米。這讓之前許多因展陳面積所限,不得不常年藏身庫房的寶貝們,有了展示的機會。比如,上博“鎮(zhèn)館之寶”之一的商鞅方升是時至今日“商鞅變法”唯一的實物例證。但以往它只有在上博特展時才會亮相,而今,商鞅方升終于首次出現(xiàn)在了常設(shè)陳列中。
“當時展陳體系中沒有專門展出秦漢以后的,主體到戰(zhàn)國就結(jié)束了,這次時間段拉長之后,商鞅方升在秦漢時期在融合期非常重要的器物,也是萬眾期待?!鄙虾2┪镳^青銅研究部研究員胡嘉麟說。
如今青銅展區(qū)的506件展品講述了從公元前18世紀夏代晚期,一直到19世紀中葉清代中期的3600年歷史,可以說是海內(nèi)外唯一的、體系最完備的中國青銅器通史陳列。
為了幫助觀眾讀懂3600年青銅史,上博專家們還新增了近萬字的文字說明,從青銅器的生僻字讀音到器類說明、用途分類等,都簡明易懂,堪稱一部立體生動的古代青銅史教科書。
新增的一百多件寶貝,重點展現(xiàn)了上博對漢代以后青銅器的研究成果。比如北宋政和年間的大晟鐘就是入藏上博以來首次露面。
胡嘉麟介紹:“這套樂器很重要,它開啟了中國古代復古風氣。之前青銅器在秦漢之后處于融合、甚至衰微的趨勢,青銅器逐漸從禮器向生活實用器轉(zhuǎn)變,在中國禮制史上它是標志事件?!?
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間,魚形壺、中宮雁足燈、八牛貯貝器、四靈紋染爐、“最年輕”的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的象尊等珍貴文物也一一亮相,盡顯上博的豐厚館藏?!艾F(xiàn)在展出一級品有60多件,一級品占到館藏青銅一級品60%以上,基本上盡全力把家底攤開來看。”馬今洪介紹。
不過,正是因為上博家底豐厚,青銅器藏品就有九萬件左右,其中上百件國家一級文物,因此,要如何從中選出500多件展品,也讓專家們“糾結(jié)”了一年多。最終的展陳,融入了大量的學術(shù)研究成果。像云紋鼎,此前是陳列在夏代晚期展柜中,而根據(jù)最新的研究,這次調(diào)整到了商早期展區(qū)中。
新館還額外留出了一塊400平米的互動區(qū)。欣賞完文物,觀眾能在這兒進一步了解商周青銅器制作技術(shù),通過互動小游戲了解青銅鏡的透光原理。觀眾稱:“感覺它活過來了,古代能工巧匠在沒有物理學計算的前提下把它實現(xiàn)了,真的很了不起。”
考慮到上博古代青銅器唯獨缺少的古蜀文明收藏,此次東館開館還特別策劃了“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同步向公眾開放,形成互文。等到今年11月底,上博東館全面開放時,除了青銅館,還會有歷代書法館、歷代繪畫館等多個常設(shè)館,從而構(gòu)建海內(nèi)外體系最完整的中國古代藝術(shù)通史陳列。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表示:“這八個通史陳列就是藝術(shù)教科書,通過這樣常設(shè)展和臨展的舉辦,讓海內(nèi)外觀眾看完我們的基本陳列和特展以后,對中華文脈會有一個比較全面了解,所以我們說東館是世界看中國的重要窗口?!?br/>
(記者:章海燕 張鷹 編輯:由由醬)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