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卻更見城市“溫度”。近來,為了保障封控樓棟居民的一日三餐,在虹橋街道服務辦的牽頭下,志愿者吳秉和他的伙伴們天天堅持為封控樓棟的居民買菜、送菜,甚至還推出了一張獨一無二的“字母菜單”,并在封控樓棟的微信“訂菜群”里悄然走紅。
上海長寧,虹橋街道社區(qū)志愿者吳秉和其他三位志愿者,每天為上百戶封控小區(qū)居民買菜,為了方便統(tǒng)計,吳秉還自創(chuàng)了“字母菜單”。每天六點,他準時出門采購,將菜一個小區(qū)一個小區(qū)送達。這些可愛的志愿者們,為上海這座城市增添了溫暖。
獨一無二的“字母菜單”
早晨7點,小雨淅瀝,讓今年的“倒春寒”更顯陰冷。社區(qū)志愿者吳秉父子倆套上雨衣便匆匆出門,騎15分鐘電瓶車來到美天玉屏菜市場,采購活蹦亂跳的魚蝦以及新鮮的海產,隨后馬不停蹄地趕往美天北陳巷菜市場,接著挑選果蔬、肉禽和蛋奶。
采買過程中,兩張紙頭被吳秉小心翼翼地攥在手心:一張是由他自己獨創(chuàng)的“字母菜單”,一張則是只有他自己看得明白的“密碼訂菜單”。
記者在“字母菜單”上看到,蔬菜,葷菜,水果,面食,魚類,包括牛奶和豆制品一應俱全,而且每一個菜品或者一個套餐都有一個字母代替。其中,蔬菜、肉類分別有4個套餐,水產品、面食也多達4種,就連水果、豆制品、奶制品也涵蓋了至少2種居民喜聞樂見的品類。不僅如此,菜單中還清楚地標出了每種食品的價格,信息公開透明。
不斷豐富升級的“菜單”
“這樣做主要是方便我們統(tǒng)計,居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發(fā)到群里,比如他要這個ACHHPP,我就知道他要買什么東西,然后就去菜場采購?!眳潜忉尩?。
在剛開始時,吳秉編制的菜單中蔬菜、肉類分別有A/B兩個套餐,再添加一些水果、面食,雖然簡單,卻也能滿足居民的日常所需。后來,居民提出希望幫忙購買一些菜單以外的東西,比如鮮奶、豆制品之類的。于是,為了盡可能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吳秉也不斷豐富自己的菜單,直到形成了這張26個英文字母的“字母菜單”。
采買完畢,身邊的食材已堆積成高高的小山堆,吳秉便和兒子一起將這些蔬菜水果按照每戶居民提供的清單,分裝打包成單獨的袋子,貼上居民的門牌號,再將他們運輸?shù)骄嚯x美天北陳巷菜市場不遠的封控隔離樓棟的門口,交給值守在此的“大白”,一上午的忙碌才告一段落。
可愛的“采買人”
吳秉是虹橋街道的一名普通的社區(qū)居民,自上海此輪疫情暴發(fā)以來,他時時刻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動態(tài)。得知街道封控樓棟居民買菜難、買菜慢的情況后,便主動向街道服務辦請纓,和正在家中休息的兒子以及兩個相熟的朋友一道,成為了居民的“采買人”。
“根據(jù)街道服務辦的要求,我們總共4個人,持著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上崗。兩個朋友負責跟單、統(tǒng)計、核算價格,我和兒子便負責采買、配送。我們每天中午12點前將菜單發(fā)到封控樓棟的微信群里,晚上9點截單,訂單統(tǒng)計好、核算完價格后,我會再發(fā)到微信群里讓下單的居民核對,沒有問題我們第二天再采買,確保上午10點前送到居民樓下?!眳潜嬖V記者。
為了節(jié)省配送時間,吳秉會選擇離封控居民樓最近的美天菜市場進行采購?!耙粊砭徒I菜可以大大節(jié)省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二來美天作為區(qū)內的大型菜場,所有食品都可追溯,菜品品質和安全性都有了保障?!?/p>
然而由于菜品品類增多,吳秉的工作量翻倍,而且往往都要跑兩到三個菜場才能把所有菜品都買到?!耙婚_始每天大概有30個訂單,因為選擇品類少,往往1個多小時就能采買、配送完成,現(xiàn)在光是配菜就要2個小時?!北M量有時很累,但吳秉樂在其中。
(素材來源:長寧臺 記者:周若塵 編輯:陳佳雯)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