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雞娃”最有效?這群家長做了不一樣的事。
有這樣一群人,從事的行業(yè)千差萬別,擁有的閱歷也不盡相同,但在同一個身份面前,卻是目標空前一致。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家長。
孩子,是他們聊不完的話題,讓孩子成才,是他們奮斗的終極目標。
這年頭網(wǎng)上“推娃帖”滿天飛,焦慮才是“正常情緒”,陪娃做個作業(yè)都能被玩出無窮無盡的梗。一會兒有家長被氣出中風,心臟搭橋了,一會兒激動地拍桌子導致骨折了,更有厲害的陪著陪著居然考取了小學教師資格證書。
在如此惡劣的大環(huán)境下,居然會有一群家長閑著沒事干聚在一起唱歌?每周還抽出固定的時間來排練?IT’S IMPOSSIBLE!
怎么不可能?在我們的《最美合唱團》中,就有這么一個合唱團,名字也起得挺直白的,就叫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家長合唱團,它成立至今已有7年時間了。
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是一所很重視家校互動的學校,為了讓家長們更好地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管理當中,學校和家長方組建了家委會。家長合唱團的創(chuàng)立,就是由校長和家委會聯(lián)手“策劃”的。當然,萬事開頭難。一開始,一部分家長會認為,家委會的作用就是監(jiān)督學校、給學?!疤舸獭钡?,怎么可以唱唱歌這么“閑情逸致”?在爭議聲中,合唱團建立起來了。
家長合唱團里共同的話題當然是孩子,大家聚在一起排練時,總是免不了聊起孩子的生活和學業(yè)。在一個學校,更有許多共同話題,低年級孩子的家長向高年級的取經(jīng)。但這樣的交流和互通,不僅沒有讓他們加深焦慮,反而使合唱團成為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正如其中一位媽媽所說,其實家長們真的需要一個途徑來緩解長時間帶娃所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唱完歌心情好了,親子關系自然也會更好。
而家長們的收獲還遠遠不止這些。有位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平時練習的歌曲,孩子們居然也會唱了;有位爸爸發(fā)現(xiàn),一直不太愿意練習鋼琴的孩子居然會自己翻找譜子來彈琴了。音樂似乎成為了親子關系的紐帶。于是,來到《最美合唱團》舞臺的家長們決定用音樂這種直抵人心的教育方式來告訴孩子們:人生的路很長,讓孩子追求真善美的東西,比成績更意味深長。
2019年2月5日—10日(年初一至年初六)每晚22:00,2月11日(年初七)晚22:30,鎖定新聞綜合頻道,“最美合唱團,唱出上海的美!”
(來源:《最美合唱團》項目組)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