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世界經濟始終沒有走出陰霾,經濟增長依舊緩慢,貿易投資低迷不振, 復蘇之路崎嶇艱辛。
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和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下降13%,貿易增長僅略高于1%,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表現(xiàn)最差的一年。
其實,在生產力空前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并不缺乏解決問題的資源和能力,關鍵是現(xiàn)有國際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導致我們難以把資源有效整合起來。當今世界迫切需要一個開放、包容、共享的合作平臺,把各方力量匯聚起來,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應運而生,為國際合作創(chuàng)建了恰逢其時的合作平臺,為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難題提供了共同方案。
“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為解決當前世界局勢提供的一條解決之道、破局之路。
看看新聞Knews?環(huán)球交叉點,專訪世界頂級智庫和高校的中外專家,請他們分享見解。
Knews看看新聞記者章一葉采訪智庫專
看看新聞Knews:中國正以開放的姿態(tài)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并在國際經濟規(guī)則的制定方面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理念上,中國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行動上,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依托,加強國際產能合作,根據(jù)需要促進產能“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流動?!耙粠б宦贰睂⒔o世界和中國帶來怎樣的新經濟增長點?各國應該如何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商機,促進產能雙向交流?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對“一帶一路”倡議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的機會,我可以用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你問一個村官,為什么現(xiàn)在富了,他會回答,不是因為我們有了錢修公路,而是因為新公路使我們變富了。如今,不管高速公路、高鐵、海運、機場、深水碼頭和深水港等等,中國的基建都是世界領先水平?;A設施的發(fā)展,給中國帶來了經濟奇跡。接下來,則是把中國的經驗,推廣到沿海和周邊國家。發(fā)展基礎設施是“一帶一路”的基本點,這是完全正確的?!粠б宦贰h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計劃,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世界的經濟版圖?!?br/>
德國外交關系理事會亞洲項目主任與創(chuàng)辦人伯恩特?伯格:對于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德國非常歡迎,相關合作也已經在一些地方展開,包括杜伊斯堡和漢堡。不過,德國社會對于"一帶一路"倡議也存在一些“爭議”,或者說“擔憂”,宏觀的擔憂是在地緣政治方面的。但我相信,中國和歐盟可以通力合作,因為雙方都希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發(fā)展起來,因此,對這一倡議都秉持著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
德國外交關系理事會亞洲項目主任與創(chuàng)辦人伯恩特?伯格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中國問題專家杜大偉: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融資并對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基礎建設,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項目??偟膩碚f,發(fā)展中國家都很歡迎中國的融資。中國的資金也在流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不僅僅是針對“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國家。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美洲中心副研究員邵育群:“一帶一路”倡議受到很多國家非常熱烈的歡迎,他們非常希望能夠搭上全球化經濟發(fā)展的大潮,但問題是,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拖了后腿。與此同時,世界銀行、亞洲發(fā)展銀行的貸款,設置的條件比較高,甚至對意識形態(tài)方面都會提要求。所以,大家都非??春镁椭袊摹币粠б宦贰痹谶@些國家有項目落地。對中國企業(yè)來講,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機遇,當然是因為”一帶一路”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機會。至于挑戰(zhàn),我們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有一個“從不認識到認識,從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如果對當?shù)厣鐣幕?、宗教、法律等都不甚了解,企業(yè)就容易“沒了方向”。因此,企業(yè)走出去需要更好地做預案。此外,也不要期待過高,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這樣才能為后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美洲中心副研究員邵育群
看看新聞Knews: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實踐行動,很大程度上主動應對了當前全球治理的缺失,并以新的模式和理念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區(qū)域和全球性公共產品。外界一直在說,中國正試圖成為新全球秩序的領導者。如何看待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
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yè)與政治經濟項目主任甘思德:曾經的中國是一個全球治理的局外人,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中國正式在經濟事務上成為了國際社會的一員。在過去的6到7年,特別是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比原來更加自信了。中國從一個規(guī)則的接受者,慢慢成長為一個規(guī)則的制定者。大家都聽說過一個詞兒叫做“另起爐灶”,在某些方面,中國依然遵循著最初的規(guī)則;但在另一些方面,中國正在推行一些溫和的改革,例如“一帶一路”。今后,我們會看到中國建造更多的“新爐灶”。
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yè)與政治經濟項目主任甘思德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主任吳心伯:世界可能處在一個轉折點?,F(xiàn)在,西方推進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意愿都在下降,中國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符合自身的利益,同時也為國際社會做貢獻。美國退、中國進的過程中,我們的話語權也在不斷上升,所以會存在一種“競爭”。也許特朗普他不太在意,但是未來的美國總統(tǒng),如果他重新回到傳統(tǒng)的美國參與國際治理的路線上來看,他就不能容忍中國“做大”。所以,中美在這方面的摩擦,或許會成為今后中美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主任吳心伯
布魯金斯學會資深中國問題專家杜大偉:在全球治理中的一些重要領域,中國發(fā)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最好的例子就是氣候變化:中國承諾減少碳排放的增長,并最終實現(xiàn)減排。當然,在其他一些領域,中國可以做得更多:例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經濟體,如果中國能進一步開放,將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讓其他國家能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將感激不盡。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美洲中心副研究員邵育群:中國做好全球治理有三點。第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目前,中國要成為全球治理的引領者,本身的能力還有欠缺。第二,中國在全球治理當中提供公共產品的時候,要對其他國家或行為體表示足夠的尊重。比如,美國在提供公共產品的時候,有時別人愿意接受,有時卻引起強烈的反美情緒,這是值得中方思考的。第三,要建立多邊機制。在美國后撤的情況下,中國應該與歐盟、俄羅斯、加拿大、印度等國家加強合作。
(編輯:章一葉 實習編輯:傅鈺婷)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