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畫出版社歷時七年編輯的《古典的復興——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畫研究》日前正式出版面世,以此為契機,以聚焦明清文人畫四百年變遷史的系列講座也從上海拉開序幕,將從今年12月至2019年5月期間,在全國十個城市舉行。
在上海圖書館講座現(xiàn)場,兩位藝術(shù)史研究大家范景中、白謙慎,圍繞“15-19世紀中國繪畫史中的古典復興運動——從吳門到董其昌、四王及其流派”的議題,來解讀評價中國千年繪畫史上這場獨一無二的古典復興運動,以及它在21世紀的新意義。
據(jù)介紹,從15世紀中葉起,伴隨著明朝社會中城市化和商業(yè)化趨勢的加速發(fā)展,中國迎來了歷史學家眼中的唐宋之后一千年中“最具意義的社會變革期”階段,文化藝術(shù)迎來全面繁榮與復興。在儒學、文學、詩歌、器物制作與收藏等各個領(lǐng)域,開始掀起復古主義思潮,繪畫領(lǐng)域也不例外。
先是吳門畫壇,以沈周和文徵明為領(lǐng)袖的新畫派,借鑒元代畫家尤其是趙孟頫等人的方法建立起一種新的畫風,影響遍及全國,連綿一個世紀之久。而后是董其昌,他的“南北宗”理論一經(jīng)推出,很快就被江南的文人畫家群體所認同。
這場古典復興運動甚至穿越朝代更迭在17-18世紀達到巔峰,進而在19世紀由新吳門畫家再度掀起波瀾。這場運動對中國繪畫的影響至今。
范景中認為:明清繪畫,正好處在跟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同步的時期,特別是16世紀前后的繪畫,就相當于西方的文藝復興,跟他們可以完全一一地對應。如果說西方文藝復興向著更大、更宏觀的世界在不斷地擴展,那么我們明清時期的古典復興,則可能向更微觀的世界,向我們個人心靈深處不斷地深化。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章海燕 編輯:劉喻斯)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