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在即,這場大選可能是美國的政治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但今年的整個大選撲朔迷離。大選的整個前后經過怎樣對美國整個政治格局帶來影響?在11月2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副院長范勇鵬教授共同就美國“憲政危機”展開了主題演講。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很快就要揭曉了,大家最關心的都是誰能當選,但范教授認為不管誰當選,其實都改變不了美國今天的困境。這個困境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制度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根源。借著美國大選,范教授介紹了美國的總統制。
總統制是美國人的一個發(fā)明,也是美國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自誕生之日起就飽受爭議。中國有不少學術文化界的精英十分推崇這種三權分立的總統制,習慣性地美化和追捧美國的制度。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美國制度講究立法、行政、司法這種三權之間的分立和制衡,包括反對黨會制約執(zhí)政黨,任期制也避免了權力的專橫,民選總統實現了民主等等。這些說法里都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
首先是三權分立。三權分立有一個致命的隱患,就是國會和總統都是從投票里獲得權力,在法理上究竟誰更能代表“人民”,這就是一個問題。所以當國會和總統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誰手里的牌更大。實際上在美國的制度里面,沒有一條有效地解決這個沖突、實現共識的一個原則。當然還有一個最高法院,它的司法權不是由選舉產生的,它代表著統治階級的最高意志。在一定情況下,最高法院可以履行最終權威的獨裁功能,這也就是所謂憲政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但這里面又產生了一個問題,所謂的民主選舉原則和司法裁決邏輯,兩者之間的深層矛盾怎么解決?其實在美國制度中這也是無法解決的。
其次就是反對黨制衡總統權力的說法。很多人都會這么說,但這其實十分荒唐。在美國制度中根本不存在執(zhí)政黨和反對黨的概念,因為美國這個制度的主權性質十分模糊,不能說總統的黨就是執(zhí)政黨,也不能說國會參議院或者眾議院多數的黨就是執(zhí)政黨。所以這個制度有一個潛在的要求,就是這兩個黨千萬不能發(fā)生尖銳的對立,一旦出現黨爭,這個制度就要出問題了。這個制度對國家安全和資源條件有非常高的要求,必須是統治集團都能活得很好才能運轉下去。所以在英國有一個名叫白哲特的政治哲學家,他曾說美國就是因為它遠離其他國家、經濟條件良好,沒有什么可斗爭的目標,所以它的制度才可以勉強運行。一旦經受考驗,制度的不協調就表現出來了。法國的托克維爾也講過一句話,他說美國的制度也就是放在美洲,如果拿到歐洲來是生存不下去的。
第三點是,還有很多人認為美國的總統制是由人民選總統,是一種比較民主的方式。首先和很多人以為的不同,美國并不是直接民選總統,而是通過選舉人團進行間接選舉。得到選民多數票的,不一定能夠得到選舉人票的多數,這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次,今年也是有可能再一次出現的。白哲特曾經很直白地說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就是一場鬧劇、就是一個騙人的東西。其次,美國總統制導致了選舉中的一個贏家通吃的投票原則。只要你拿到了一個選區(qū)的多數票,就能拿到所有的選舉人票,輸家什么都得不到。
對比一下歐洲。歐洲比較流行比例代表制選舉,各種政黨都會擁有相應的代表權,只不過是有的黨比別的黨席位多一些而已,顯然它比美國的這種選舉制度要更民主一些。今年的疫情里美國的表現如此之差,絕不是某一個黨或者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美國這個制度病根的一個大爆發(fā)。
當然,范教授講到的只是一小部分。美國聯邦制所造成的縱向權力分隔,包括兩黨之間的黨爭,要承擔更大的一個責任。范教授總結稱,一些人總是在說美國制度的原則是一種所謂的普世價值,建議大家看一下美國著名學者羅伯特·達爾的研究。羅伯特·達爾把22個他所謂的西方穩(wěn)定民主國家做了一個橫向比較,結果發(fā)現美國制度模式應者寥寥。比如說,采取美式兩院制立法機關的只有3個,采取美式司法獨立的只有2個,采取美式兩黨制的只有3個,采取美式總統制的一個也沒有。所以所謂的普世價值,其實只是在蒸汽機時代所遺留下來的一個陳舊制度原則,在21世紀的新挑戰(zhàn)之下,這個制度還能走多遠,今年的大選是一個非常有興趣的觀察點。
(素材來源:《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組 編輯:劉清揚)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