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才,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正式開通;結合“京滬干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這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
9月2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一行來到位于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的國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北京控制中心暨星地一體管控樞紐,現場聽取了“京滬干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的工作匯報后,宣布“京滬干線”正式開通。隨后,白院長使用量子加密視頻會議系統(tǒng)與安徽省省長李國英進行了通話,并向合肥、濟南、上海、南山等地的科研人員代表表達了問候,同時在現場通過“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與奧地利地面站的衛(wèi)星量子通信,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Anton Zeilinger教授進行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宣布“京滬干線”正式開通。黃海華攝
“京滬干線”項目是2013年7月由國家發(fā)改委批復立項,由中科院統(tǒng)一領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項目建設主體承擔,由安徽省、山東省、合肥市和濟南市共同配套投資建設并得到了上海市、北京市的大力支持。
整個項目建設周期42個月,2016年底完成了全線貫通和星地一體化對接,經過半年多的應用測試和長時間穩(wěn)定性測試,于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網技術驗收。建成后的“京滬干線”,實現了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全長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網絡,通過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興隆地面站與“京滬干線”北京上地中繼接入點的連接,真正打通了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的鏈路,并通過 “墨子號”量子衛(wèi)星與奧地利地面站的衛(wèi)星量子通信,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洲際量子通信。
潘建偉正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Anton Zeilinger教授進行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黃海華攝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在我國尖端技術全面緊追世界先進水平的今天,量子通信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并持續(xù)保持著其優(yōu)勢地位。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chuàng)新研究院研究團隊首次將量子通信的安全距離突破百公里,打開了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的大門。2016年又將安全距離突破到404公里,實現了世界上最遠距離的點到點光纖量子密鑰分發(fā),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鑰分發(fā)、高速高效率單光子探測和大規(guī)模量子網絡管控等關鍵技術,提出并實現了可實用的可信中繼方法,保證了城際量子通信順利實現。
京滬干線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的完美對接,預示著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已經形成,未來將以此為基礎,推動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務、國防、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大規(guī)模應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yè)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tài)系統(tǒng),最終構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聯(lián)網。京滬干線的建成和開通將吸引和培育一批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上下游企業(yè),使量子保密通信產業(yè)成為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