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5日開始,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機關帶領駐蓉分隊,攀枝花、甘孜、涼山支隊共四支隊伍,正式展開為期十天的野外駐訓。
野外駐訓場位于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這里山高谷深,地形面貌復雜,西部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結合當地地形地貌,展開綜合性應急救援訓練,提升指戰(zhàn)員應對野外復雜地形救援能力。
四川森林消防總隊開展野外駐訓
山貓全地形車可在自然災害發(fā)生時,裝載森林消防指戰(zhàn)員和裝備,迅速通過狹窄山路到達最接近發(fā)生自然災害的地方,及時進行搶險救災。
野外駐訓現(xiàn)場
這種新型全地形車采用八輪式驅動,承載重量大,爬坡能力強、適用地域廣等特點。山貓全地形車可適應于沙灘、雪地、河床、林道、山地等地形,更加有利于急難險重任務。
山貓全地形車遂行訓練
突發(fā)狀況應急救援,也是本次野外訓練的重點。隊伍模擬在大渡河向陽村段發(fā)現(xiàn)兩名人員落水。森林消防水域及山岳救援隊伍隨即趕往“事發(fā)”區(qū)域展開緊急救援。
水域救援訓練
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的一支特種救援大隊,第一時間啟動無人機前往事發(fā)地域進行偵查,了解到“落水者”位于向陽村西側大渡河中心,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陡峭,不利于人員從兩側接近。
水域救援訓練
特種救援大隊邊利用無人機為“落水者”拋投救生圈,幫助其自救,邊派出擔負水域、山岳救援任務的一中隊、三中隊趕往事發(fā)地域和川心店大橋組織施救。
水域救援訓練
一中隊救援人員駕駛4輛沖鋒舟沿大渡河向西展開一字形搜索,逆流向事發(fā)地域開進。在接近落水者時,沖鋒舟降低速度,緩慢靠近“落水人員”,將兩名“落水者”分別營救到1、2號沖鋒舟,并向川心店大橋靠近。
已經在川心店大橋上方架設好保護站三中隊救援人員,再次梳理三腳架上的主繩、副繩,派出的兩名先鋒員向正在靠攏的沖鋒舟滑降,他們針對兩名“落水者”不同受傷程度,分別的攜帶三角吊帶和擔架滑降到沖鋒舟。
1、2號沖鋒舟救援人員和先鋒員為輕重傷員穿戴好三角吊帶、固定在擔架上后,川心店大橋上方救援人員通過三腳架將兩名“落水者”成功提吊到橋面。
水域救援訓練現(xiàn)場
等候在橋面的總隊醫(yī)護人員立刻為兩名“落水者”進行簡單救護后,用衛(wèi)生救護車將落水者送至當地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至此,整個綜合救援演練落幕。期間,沖鋒舟沿大渡河搜救時,不僅要克服湍急河水中的漩渦暗流,還要時刻注意河面上漂流的“障礙物”,沖鋒舟駕駛員時刻不敢掉以輕心;在川心店大橋提吊救援的森林消防員和沖鋒舟上營救“落水者”的森林消防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救援技術,還要具備簡單的救護常識,他們在搭救“落水者”上船,幫助“落水者”穿戴三角吊帶,將“重傷者”固定在擔架,橫式提吊“落水者”上升到橋面時,都會考慮“落水者”的傷情,在不加重其傷情的情況下,盡快提高救援效率。
通過連日的刻苦訓練,四川森林消防總隊將牽引全員戰(zhàn)備訓練向縱深發(fā)展,提高森林消防員野外遂行各類應急救援任務能力。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彭曄 游明靈 通訊員:曾鵬 程雪力 實習編輯:霍慧嫻)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