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可在交易的時候,大家也得多留個心眼。前天晚上,南寧市多位商家就被兩名年輕女子給“套路”了。她們又吃又拿,幾位老板忙活了半天,最后連一分錢都沒有收到。
5月27日傍晚,南寧市北寧街的麻辣香鍋店來了兩名年輕的女顧客。她們點單之后,要求老板幫忙打包,可到結賬的時候,付款的女子卻說,由于支付寶花唄限額,她不能讓老板使用收銀設備掃描自己的付款碼,相反,她需要掃描老板的支付寶收款碼進行轉賬。
商家劉女士稱,掃了之后,給我看一下,她說,付168元。她去買個飲料,就10分鐘,回來,我就查,那個款也沒到賬啊,然后她說的,我這限額,兩個小時之后才能到。
劉女士拍攝了對方出示的支付寶頁面之后,兩名女子便離開了。
可是幾天過去了,劉女士發(fā)現(xiàn)這筆錢始終沒有到賬,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套路”了。那么,兩名女子是怎么成功吃上“白食”的呢?
記者發(fā)現(xiàn),支付寶確實有延遲2小時或24小時到賬的選項,但它的設置初衷主要在于防騙,付款方可在報警之后出示證據(jù),讓已支付的款項原路返回。
記者注意到,兩名女子出示給劉女士的支付寶頁面其實是其中的“記賬本”小程序。只要在其中選擇“花唄”標簽,手動輸入金額以及此前掃描商家收款碼獲得的賬戶名稱,就能創(chuàng)建類似付款記錄的“條目”。
商家劉女士稱,她那個(記錄)顯示是店家的名字,而且是已經(jīng)有那個付多少錢,有時候人忙的時候,不會注意,你也沒有時間去查。有沒有進賬。
店內監(jiān)控畫面顯示:在收銀臺前,一名黑衣女子臉戴口罩,始終背對攝像頭,假裝付款的粉衣女子使用“記賬本”的編輯時間大概花了18秒,顯然長于正常付款、轉賬操作所需時間。
從劉女士拍攝的支付寶頁面圖片可以看到,5月27日,粉衣女子的“記賬本”顯示支出共7筆,合計2455元。其中的收款方多為個人或商家的名字。記者照上面核實,多家店鋪都表示遇到了類似情況。
因為金額不算大,很多商家在吃了啞巴虧后,也懶得報警,這也使得兩名女子的行為越發(fā)變本加厲。
目前,記者已將相關情況通報給轄區(qū)警方。
(素材來源:廣西臺新聞中心 編輯:劉喻斯)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