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所謂的俄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俄羅斯與歐盟之間“口水戰(zhàn)”不斷、角力持續(xù)。9月6日,德國外長馬斯首次威脅,如果俄羅斯不能對納瓦利內疑似中毒事件做出解釋,德國將被迫與歐盟討論制裁措施。其中,不排除重新考慮與俄羅斯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
“中毒”事件成激化俄歐矛盾的導火索
8月20日,俄羅斯反對派人士納瓦利內在乘坐飛機時失去意識,被送往德國治療。隨后,德國方面宣布在納瓦利內體內發(fā)現(xiàn)“諾維喬克”神經(jīng)毒劑,并將矛頭指向俄羅斯。
“諾維喬克”是有機磷酸鹽神經(jīng)毒劑,它能有效地阻止人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其他器官的交流,從而損害了正常的肌肉功能,通常會導致受害者因窒息或心臟驟停而死亡。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雙雙譴責“毒害”行為,而英、法兩國則繼續(xù)給俄羅斯施壓,要求其進行全面、透明徹查,讓元兇承擔法律責任。
面對指責,俄羅斯總統(tǒng)新聞秘書表示,德國和歐洲國家不應過早就所謂納瓦利內“中毒”事件下定論,俄方機構正在進行必要調查。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則表示,所謂納瓦利內中毒是一起針對俄羅斯“有預謀的行動”,旨在對俄實施新的制裁。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表示,由于歷史的原因,歐洲很多國家對化武問題一直神經(jīng)比較緊張,反應也會相對激進。再加上目前俄歐關系處在一個緊張對峙的氛圍下,這兩者相加疊加起來,那么納瓦利內“中毒”案就毫無疑問又成為了激化俄歐矛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導火索。
“北溪-2”這回真要黃了嗎?
德國發(fā)言人9月7日引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表態(tài)稱,不排除納瓦利內對“北溪-2”項目的影響。此前,默克爾曾表示,該項目不應該與納瓦利內案聯(lián)系起來。9月1日,默克爾還曾頂著美國的制裁威脅,公開表示支持“北溪-2”項目的建造工作。
姜毅認為,德國在“北溪-2”問題上的“反水”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來自國內的壓力,德國內部的右翼勢力和保守勢力在相關問題上對政府持續(xù)施壓。另一方面是來自歐盟內部的壓力,德國政府目前迫切想要爭取疫情之后整個歐洲的團結,所以它并不想因為這次的“中毒”事件影響到歐洲的穩(wěn)定。
此前在英國發(fā)生的雙面間諜“中毒”案的時候,當時歐盟所有國家?guī)缀醵疾扇×斯餐男袆?,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驅逐外交官。這其實反映了歐盟在對外事務上想要保持一個聲音,想要保持團結的一個基本的立場。
“中毒”真相能被揭開嗎?
而就在俄、歐雙方各執(zhí)一詞的情況下,白俄羅斯的加入更讓事件變得撲朔迷離起來。當?shù)貢r間9月4日,白俄羅斯全國電視臺將一段據(jù)稱柏林與華沙官員之間有關納瓦利內“中毒”一事的對話錄音公之于眾。在錄音中,雙方一致認同,納瓦利內是否中毒不重要,阻止普京介入白俄羅斯事務才是當務之急,而目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俄國內問題使其分身乏術。
對此,德國政府9月7日表示,白俄羅斯方面公布的對話錄音是偽造的。
納瓦利內事件中,政治陰謀論成為了雙方互相指責的關鍵,俄羅斯醫(yī)學專家比利諾說,“納瓦利內事件具有明顯的政治特征。當政治介入時,醫(yī)學是無能為力的,公眾也無法知道真相?!?/p>
對此,姜毅指出,從這些年國際上發(fā)生的“中毒”來看,在很大程度上,事件本身是一個刑事案件,但是由于牽扯到了國家之間的事務,所以它往往會演化成為一個政治案件。在這樣一種互不信任的氣氛下,雙方之間相互對立,相互指責,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發(fā)生了假情報、假宣傳等事件。
雙方根本沒有辦法來進行有效的合作,任何一方拿出來的所謂證據(jù)都不會得到另外一方的認可,所以也沒有辦法展開有效的調查。因此,在姜毅看來,納瓦利內“中毒”事件恐怕還是會成為一個大家根本不知道真相的“羅生門”事件。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翟靜)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