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2009年從職業(yè)運動員退役后,就在東北老家從事教練工作,五年前來到上海,在浦東一家冰球俱樂部任職。
早上八點到場,晚上十點下課,每天14個小時,課程排滿,一周至少五天,是他這個冬天里的日常。
這個冬天,冰雪成了很多民眾過年新的“打開方式”。
由于地理條件,大多數南方人的“冰雪奇緣”是從室內開始的。數據顯示,購買室內滑雪體驗課的零基礎初學者占比高達七成。
上海目前共有冰場14塊,室內滑雪場所43處,冰壺場地3個共8條冰壺道,每年有120萬人次的青少年參與其中。
在全國范圍,冰雪經濟更是飛速升溫。截至去年年初,全國已建成654塊標準冰場和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比2015年分別增長了317%和41%。
冰雪運動已經成為長三角“時尚熱潮”,但冰雪運動需要依托高海拔區(qū)域和豐富山地資源,長三角地區(qū)只有浙江安吉、安徽大別山區(qū)等極個別地區(qū)符合基本建造條件。
即便是一些室內場館也會面臨成本高昂、規(guī)模受限等諸多問題。
工作日一早,青浦區(qū)一家冰壺俱樂部經理徐芳,正和制冰師交代當天的工作細節(jié)。
補水、修冰、打點,平滑的冰壺賽道上這一層凸起的小冰粒,是至關重要的“冰點”。
如果沒有這層冰點,20公斤重的冰壺,學員無法推動滑行。這是徐芳每天檢查的重點。
2019年8月投資百萬成立的俱樂部,24小時運作的制冷機組、保溫設備、專業(yè)賽道,每個月花銷超八萬,徐芳壓力著實不小。
比成本更讓人擔心的是群眾基礎。作為上海唯一對外開放的專業(yè)冰壺館,也嘗試過派送免費體驗券等促銷手段,去年最慘淡時,一周客流量大多不超過50人。別說盈利,保本都成問題。
徐芳告訴記者,目前最大的難點還是客流量少,基數太少了,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去推廣。
這個冬天,冬奧會成為了最好的“推廣大使”。尤其是當五星紅旗一次次飄揚在冬奧場館上空,人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
超100萬網友涌入奧林匹克官網旗艦店,多款冰墩墩周邊一夜售罄。
另有數據顯示,春節(jié)前四天,滑雪裝備同比去年同期增長超180%。
而冰雪消費的火爆帶動的更是相關制造業(yè)的飛躍。
喬治,室內滑雪機生產企業(yè)負責人,他和同事們正在為過年前最后一個訂單加班趕工。
雪毯、托板、鋼架,一臺長12米、寬6米、高3.5米的室內滑雪機,主配件數量超過20個,全部由企業(yè)自主研發(fā)。
而在三年前,國內滑雪機市場幾乎被進口產品壟斷。
售價150萬一臺的進口滑雪機,讓不少國內買家望而卻步,也讓喬冶看到國產化后的巨大市場空間。
但當時關鍵技術“卡脖子”,配件質量不過關,困難一個接著一個。
中國冰雪經濟起步晚、家底薄,制造技術和研發(fā)能力一度存在差距。
但眼下,伴隨冰雪運動熱潮來臨,長三角依托制造業(yè)基礎,正抓住“風口”謀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
喬冶花了三年時間研發(fā)的是滑雪機上使用的磁桿,相比國外的液壓桿成本更低,使用壽命更長,目前已經在長三角40多家室內滑雪館投入使用。
國外能做到同步升降的液壓,造價在10萬左右一根,現如今,國產的同類產品造價不到一萬元。
借助冬奧會帶來的發(fā)展機遇,中國冰雪產業(yè)正蓄勢騰飛。
據北京冬奧組委預計,到2025年,中國冰雪產業(yè)總規(guī)模將達到萬億規(guī)模,成為經濟發(fā)展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體育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李海認為,前段時間剛剛出臺的長三角體育產業(yè)十四五規(guī)劃里明確提到,到2025年,整個長三角體育產業(yè)的規(guī)模是1.65萬億。
在其中冰雪應該能占很大一部分內容,可能不僅僅是小眾,應該是向大眾來發(fā)展,應該是一個趨勢。
萬億市場,其背后是三億人上冰雪的熱情“破冰”,更是千千萬萬冰雪產業(yè)人才的全力支撐。
國產裝備突圍,場地運營“越冬”,教培體系完善,作為全國最強經濟圈的長三角,必須在其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冬奧會即將落下帷幕,但“冰雪熱”才剛剛登上舞臺。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王騁 徐進 車秉健 孫佳遜)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