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通常在每年6月21日前后,也是一年中日照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另外,由于夏至?xí)r節(jié)的氣溫高、濕度大,空氣對流旺盛,極易形成雷陣雨。而這種雨通常還伴有范圍小,短時雨量大的特點。唐代詩人劉禹錫就曾把夏至?xí)r節(jié)這種“特殊天氣”通過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
詩中這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則是將夏至?xí)r期的強降水描寫的十分富有意境和美感。除了雷陣雨外,夏至還有另外三個明顯的物候現(xiàn)象,分別為“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一候鹿角解”意為到了夏至,鹿角便會開始脫落。古時,人們認(rèn)為鹿是屬陽性的動物,而在夏至這一天,陰氣生而陽氣衰。因此,屬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二候蟬始鳴”的意思是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三候半夏生”則是敘述了一種名為半夏的藥草,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冒出頭的現(xiàn)象。不過,在日本,夏至?xí)r節(jié)的物候還是與我國有些許不同。日本夏至?xí)r節(jié)的一候名為“乃東枯”,意思是一種名為“夏枯草”的中藥草,顏色開始逐漸變深趨向成熟;二候為“菖蒲華”,意為紫色的鳶尾花開始逐漸開放;而三候則與中國的一樣為“半夏生”,以半夏開始生長,來預(yù)示夏至?xí)r節(jié)的到來。
除此之外,“夏至”還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jié)氣之一。不僅如此,關(guān)于夏至的由來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段傳說。
早先,有一個姑娘針線工夫可謂出神入化,于是,爹媽就給她取名字為“巧姐”。在巧姐十五歲那年,她的爹媽將其許配給了一戶有錢人家。然而,在巧姐回門時,公婆家提出要求,便是在太陽下山前做出襪子、鞋子以及煙荷包各十個。但巧姐直至太陽快要落山時還沒有完成,就在巧姐著急之時,有一位老奶奶向她伸出了援手,只見她手一揮,用絲線將太陽牢牢拴住,并將其拉了回來。
巧姐也因此在太陽下山前完成了全部工作。此后,由于太陽曾被拴住的原因,在每年這一天停留時間
變?yōu)樽铋L,后來,人們便將其稱之為“夏至”。
時至夏至,農(nóng)作物的生長也進入了旺盛階段。不過,蟲害、水旱等災(zāi)害也隨之伴隨而來;因此,蟲害和洪澇防治也是夏至?xí)r節(jié)重要的保護措施之一。
另外,夏至?xí)r節(jié)還迎來了小麥的收獲。在古代,人們還會用剛剛收獲的小麥制作成面食,以其敬神,保佑連年豐收。久而久之,夏至吃面食這一習(xí)俗也就流傳了下來。而上海也有專屬于它的夏至面食。
夏至的料理是上海的傳統(tǒng)面食:清冷面
需要的食材:面條、調(diào)味料包括花生醬、香油、醋、醬油和水
我們可以選購已經(jīng)蒸至半熟的冷面,這樣可以省去大量蒸制的時間;接著將半熟的面條放入開水煮兩分鐘后取出將其瀝干,可以選擇加兩勺香油一邊拌勻、一邊用扇子將其吹涼后待用,再將花生醬和其它醬料進行混合,在完全冷卻的面條上淋上醬汁,一份傳統(tǒng)的上海冷面就制作完成了。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也寓意著人們對于糧食豐收的慶祝。此外,夏至后氣溫上升較快,身體容易產(chǎn)生疲乏燥熱以及心悸氣短等癥狀,我們需預(yù)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同時,面對炎熱天氣還要記得做好相應(yīng)的防暑降溫工作。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