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國慶黃金周對于旅游市場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一個時間。在后疫情時代,今年的這個黃金周又會呈現出哪些不一樣的地方。當一體化程度越來越深,又會給這個市場帶來哪些機遇。這次,我們要關注的是一條號稱“世界級的旅游黃金線路”——杭黃自然生態(tài)和文化旅游廊道。
從西湖到黃山,在這條被高鐵和公路串聯起的旅游線路上,4個世界遺產、7個5A級景區(qū)和50多個4A級景區(qū),濃縮了長三角旅游精華。安徽黟縣的西遞村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之間,一場有關數字的變革正在悄然發(fā)生。
在村口,記者遇到了正在給游客講解的的孫惠霞。孫惠霞今年35歲,黟縣本地人。11年前,她從鄰近的南屏鎮(zhèn)應聘來到這里。她告訴記者,過去即便不是在旅游旺季,她一天也能帶上四五個團,如今每天只有一兩個團。有時候因為游客太少,她們還會被組織起來去拔草,提升村里的環(huán)境。
西遞村位于皖南大山之中的黟縣,距離黃山市區(qū)大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2000年,西遞與宏村一同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目前村里有400多戶人家,一千多村民。村里的建筑以明清兩代為主,基本都在村民自己手里,這些老房子既是景點又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
景區(qū)里的自救
削板栗的村民
走在村子里,常??梢钥匆妺D女們一邊看店一邊削著板栗。這些削好的板栗會以兩元一斤的價格賣給鎮(zhèn)上的食品加工廠。一家茶葉店的老板娘一邊熟練地削著板栗一邊告訴記者,疫情之前村里可沒人干這活,“人家都說西遞人怎么能干這個”。今年疫情的影響太大,家里的生意差了一半都不止,這才想著來貼補一些家用。
跌宕起伏的民宿
每年都有門票分紅,上千萬的游客來此消費。自從做起旅游生意,西遞人第一次嘗到了嚴冬的滋味。尤其是對這兩年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民宿來說,今年的行情堪稱跌宕起伏。1997年出生的民宿老板胡劍青,大前年在家里的資助下,開起了民宿。規(guī)模不大,只有7個房間。他告訴記者,在三四月份的時候,想著也沒什么生意,就索性關了店,去到黃山市里找了一份廣告公司的工作。6月份,他的手機里莫名其妙地有了一點新的訂單進來,這讓他覺得自己的生意“起死回生”了。于是,辭了工作匆匆趕回村里重新開啟了民宿,但好景不長,“一到8月份又不行了”。
“虧本”并不是為了賺吆喝。
疫情一來,出游就受限;防控形勢好轉,市場就回暖。成了這一年旅游業(yè)不得不面對的常態(tài)。傳統觀光旅游,如何適應這樣的"新常態(tài)"?當地曾嘗試將國資企業(yè)旗下的13個旅游景點統一打包,實行一票游玩,而且這張門票7天有效。 黟縣徽黃旅游發(fā)展集團黨委副書記余國強說,這張全域票如果分開單獨購買的話,總價要將近700元但如今只要238元,并且7天有效。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增加游客在黟縣的滯留時間,給民宿、餐飲以及交通帶來一系列的增量”。
疫情防控“新常態(tài)”下的數字化轉型
長三角是全國旅游產業(yè)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國家5A級景區(qū)占全國21%,度假區(qū)占全國43%,旅游總收入占全國18.8%。這個疫情之前,年收入超過三萬億的產業(yè),在后疫情時代,還能重新"擁抱陽光"嗎?在余國強看來,擁抱互聯網這一步是非走不可了。尤其是在后疫情時代,首先對于疫情防控,互聯網能起到一個最便捷的方式。另外,通過互聯網串聯起來的全域智慧旅游,能把黟縣同時展現給外面的游客,拓展黟縣旅游從業(yè)者的流量的入口。
上個月開始,一個名為"徽黃游"的二維碼小程序悄然出現在了黟縣大大小小的景點門口。游客只要用微信掃一掃就能在這個小程序里完成購票、停車收費、住宿、購物等一系列操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拉近黟縣與大城市之間的數字鴻溝”。今后無論是北上廣還是長三角的游客,打開一個手機就可以提前把前往黟縣期間,五天甚至更長時間的行程全部定制完。
“互聯網+”讓小鎮(zhèn)旅游有了起色。中秋小長假,黟縣收費景區(qū)共接待游客近3萬人,恢復到2019年約七成;門票收入188.3萬元,甚至還略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因此,村民們對于國慶假期充滿了希望。胡劍青的民宿預訂量還不錯,長假前5天內的預訂量已經超過一半以上,這是跟往年是持平的。在他看來,“畢竟黟縣是一個文化遺產地,又是一個5A級景區(qū),所以這個旅游市場還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秦揚軻)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