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1日),鰻鱺保護國家行動計劃暨首次鰻鱺親體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口舉行。鰻鱺被稱為“水中人參”,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魚類,它的種源全部來自天然的野生種苗。
為保護鰻鱺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農業(yè)農村部漁業(yè)漁政局與東海水產研究所,聯合在上海長江口開展3000尾鰻鱺親體增殖放流。
今天共放流鰻鱺親體3000尾,其中10尾標志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衛(wèi)星跟蹤標志,通過標志內的感應器,可以測定鰻鱺在洄游路線上的三維空間數據,以及水溫、鹽度、水深等環(huán)境因子數據,通過衛(wèi)星接收數據資料,可以揭示鰻鱺的生活習性,為突破鰻鱺全人工繁殖,提供科學技術依據。
據了解,我國鰻鱺養(yǎng)殖產量占全球產量的八成,鰻鱺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水產品,占全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10%。由于鰻鱺的人工養(yǎng)殖技術一直是國際上尚未完全攻克的難題,因此,目前鰻鱺養(yǎng)殖的種源仍然全部來自天然的野生種苗。
每年鰻魚苗捕撈季節(jié)只有五個多月,從每年冬季的12月份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來年的4月中旬左右結束,短短幾個月。鰻魚苗因為價格昂貴,被稱為軟黃金,鰻魚苗也是漁民一年收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眼下,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和人類活動疊加,天然資源數量銳減,而過度捕撈也已經成為鰻魚資源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2014年,鰻鱺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估為瀕危物種,保護鰻鱺資源成為我國的緊迫任務。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梁蔚浩 編輯:傅群)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