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人工智能賦能全民早期預警國際培訓班在上海開班。來自約旦、乍得、毛里求斯等2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2位氣象領域的學員齊聚一堂,開展為期5天的培訓交流。
培訓班以“AI+”“政府+”“金融+”為主題主線,采取“技術分享+案例交流+實地體驗”的多元模式,邀請WMO、中國氣象局以及高校、金融機構專家,聚焦人工智能在全民早期預警中的應用、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工具箱開發(fā)、綠色金融與災害風險管理等內容進行授課,特別設置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工具箱實操工作坊。
此外,培訓班還融入剪紙、昆曲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驗以及沉浸式參觀上海氣象博物館等,讓學員感受上海的歷史底蘊與開放活力。
世界氣象組織(WMO)會員服務司副司長西里爾·奧諾雷指出,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fā)背景下,建立健全包容、以人為本的全民早期預警系統(tǒng)的需求從未如此迫切,全球亟須加強合作,通過人工智能(AI)技術提升預警精準性,共同縮小“最后一公里”覆蓋差距。
約旦氣象局局長拉伊德·艾哈邁德·蘇布?!だ频伦鳛閷W員,期待學習更多中國經驗,為發(fā)展中國家創(chuàng)造發(fā)展機遇。他指出,從WMO為支持全民早期預警倡議所做的努力,到上海在人工智能賦能早期預警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踐,再到AI在氣象預報預警中的應用,都為培訓班增添獨特的價值。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張迪表示,在中國氣象局支持下,上海市氣象局聯(lián)合相關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局,發(fā)揮各方國際合作交流作用,共同建設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工具箱,更好地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氣象科技支持。
自2006年起,上海作為WMO多災種預警系統(tǒng)示范項目的重要實踐地,持續(xù)提升在災害影響預測、風險預警及防災減災領域的能力,將豐富實戰(zhàn)經驗轉化為城市安全密碼。
2023年,在中國氣象局指導下,上海市氣象局承擔多災種預警系統(tǒng)示范項目,牽頭建設城市多災種預警工具箱,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技術支持。2025年,上海多災種早期預警卓越中心被納入WMO二區(qū)協(xié)(亞洲)未來三年實施計劃的先導項目。
目前,上海正在建設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中心,升級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工具箱,助力推動全球早期預警技術共享,以更加積極的開放姿態(tài)歡迎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學員對相關工作建言獻策,攜手深化全民早期預警合作。
上海市氣象局局長馮磊表示,期待各方共同推動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工具箱2.0建設和全球氣象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為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氣象專會奠定良好基礎。
開班儀式上,WMO二區(qū)協(xié)(亞洲)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中心先導項目啟動。上海市氣象局聯(lián)合上海市應急管理局發(fā)布覆蓋14種語言的多語種氣象災害預警服務產品。
編輯: | 龔海韻 |
責編: | 李吟濤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