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文盲”老太太,竟然在接下來的5年內連寫4本書,一躍成為全國有名的女作家!她現(xiàn)在的口頭禪是“等我老了的時候……”在她心里,自己現(xiàn)在還不老,想嘗試的事還有很多。開掛的人生,什么時候都不晚!
“我是姜淑梅,今年一十八。就愛講故事,現(xiàn)在是作家?!?br/>
姜淑梅說話中氣十足,眼神像秋水一樣清澈澄明,一頭銀發(fā)在陽光下閃耀著光彩。
姜淑梅今年80歲,已經出版了4本書。而在75歲之前,她連一個字都不認識。
“本是烏鴉娘,抱出金鳳凰”
1937年,姜淑梅生于山東省巨野縣,沒上過幾天學,飽經戰(zhàn)亂和窮困。1960年她和全家人一起來到黑龍江,一直從事體力勞動,打臨時工。
姜淑梅一共有6個兒女,最小的女兒名叫張愛玲,碰巧和著名作家同名,后來也走上了寫作的道路,筆名艾苓。
在張愛玲看來,母親能成作家并非偶然。姜淑梅有“一肚子好故事”。親身經歷的事、道聽途說的傳聞,在她口里總能講得繪聲繪色,讓別人聽得不眨眼。此外,姜淑梅還有一個很“神奇”的技能:
張愛玲從小愛寫作文,有時作文在班上被老師表揚了,回家就念給母親聽。姜淑梅總是皺著眉頭說:“不好,沒勁?!睆垚哿岵环猓骸澳悴欢蠋煻急頁P了。”母親說:“那你投稿試試?!睆垚哿嵬陡辶?,但卻石沉大海。后來她又寫了新作文讀給母親聽,母親聽完覺得“這個有勁”。愛玲再拿去投稿,果然發(fā)表了。
1997年,姜淑梅在和丈夫一起坐車回山東老家時,突然發(fā)生了車禍。姜淑梅沒有大礙,可是眼睜睜地看著丈夫遇難了。這個飛來橫禍對姜淑梅打擊很大,很長一段時間,她就像傻了一樣。
1999年,張愛玲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為了和母親分享喜悅,她把新書拿給母親簽名。姜淑梅別出心裁地給女兒作了一首“詩”:“根是苦菜花,發(fā)出甘蔗芽。本是烏鴉娘,抱出金鳳凰。”編好之后,她讓張愛玲寫在紙上,自己再一筆一畫地抄上去,20個字抄了整整一天。
姜淑梅把自己比喻成烏鴉,女兒愛玲是金鳳凰。女兒的成績讓她感到驕傲,而自己這輩子則是“白活了”。那時,她完全想不到自己的命運也會“翻篇”。
文盲變身成作家
2012年的一天,姜淑梅給愛玲講了個故事。女兒說:“這故事好,寫出來可以發(fā)表呢?!彪S口的一句話,姜淑梅卻格外認真,隔三差五就問女兒有沒有把故事寫出來。女兒有點不耐煩了:“媽,我忙,要不你自己寫吧?!?br/>
姜淑梅一聽就生氣了:“我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怎么寫故事?我要自己能寫還找你干嘛?”
張愛玲趁機鼓勵母親學習寫字,不服輸的姜淑梅還真學了起來。剛開始她不是寫字,而是“畫”字,把每一個字都當成一幅畫一樣臨摹,手直哆嗦,怎么也寫不順溜。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姜淑梅想了個法子:把生詞生字編成順口溜。比如:“孝順的兒女聽我言。娘死了,買張席子三道纏,深深的坑埋得嚴,親戚朋友不給信,不要他們多花錢。兒媳婦聽了這些話,拿了板凳坐跟前。伸手拉住婆婆的手,娘啊娘,你說這話俺心酸?,F(xiàn)在老人都長壽,您老也能活到一百三?!?br/>
這首順口溜既押韻,又幾乎沒有重復用字,很難想象作者竟然是個“文盲”。姜淑梅就靠著這種質樸而智慧的方法,給自己“掃盲”。
張愛玲原本只是想讓母親靠寫字打發(fā)時間??山缑纺繕嗣鞔_:學寫字就是為了寫作。幾個月之后,她開始寫故事了,最初一天寫不出一句話,而后就像逐漸打通的泉眼,越寫越流暢,一發(fā)不可收拾,幾乎廢寢忘食。
遇上不會寫的字,她就空著,或是自己“造字”,等女兒回家再問。她最初的手稿上“千瘡百孔”,到處都是錯別字和空白。
學習寫作一年后,姜淑梅不知不覺寫了10多萬字。女兒把她的作品在博客上發(fā)表,引來不少專業(yè)作家嘖嘖稱奇。在一位作家的推薦下,姜淑梅的文章在雜志上發(fā)表了,賺到了人生第一筆稿費,這3000塊錢讓她高興得一夜沒睡著。她說:“我倒不是稀罕這錢,實在是沒想到我一個文盲寫的東西還能發(fā)表呢!”
2013年10月,姜淑梅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亂時候·窮時候》。這本書講述了她親身經歷的戰(zhàn)亂年代,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語言通俗生動,干凈利落:
前兩天俺考三個兒子,人啥時候最有勁?
一個說,胖的之后最有勁。
一個說,三十歲的時候最有勁。
一個說,吃飽了最有勁。
俺告訴他們,人窮的時候最有勁。
姜淑梅的第一本書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引來了一大批粉絲。作家王小妮把姜淑梅稱為中國“最后的講故事的人”。此后,姜淑梅越寫越有勁,4年內出了4本書,產量堪比專業(yè)作家。
“等我老了的時候……”
現(xiàn)在,姜淑梅的“一肚子故事”早講完了,可她并沒有停筆。她經常出門“上貨”?!吧县洝本褪沁M貨,進的貨是寫作的素材。
平時出門,姜淑梅會主動和人打招呼:“大妹子,老弟,你有故事嗎?”對方往往一臉茫然:“我是普通人,沒有故事?!边@時姜淑梅會主動給對方講故事,對方聽完之后說“這就是你說的故事呀?那我也有這樣的故事,我來給你說說。”
姜淑梅總能用自己的故事把別人的故事“釣”出來。不過她對故事很挑剔,只喜歡“有勁“的故事。什么才是“有勁”的故事?她說,要是少見的,離奇的,大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
為了上到更多“好貨”,姜淑梅還專門回了幾趟山東老家,在深山里,田間地頭上搜集好故事。她筆下的民間故事原汁原味,客觀敘述,不加評判,沒有任何的美化和修飾,也沒有刻意附著的教化色彩。
姜淑梅還具有“受眾意識”,懂得為讀者著想:“我要是用兩個字能把這事說明白了,我不用仨字??磿鴨▎碌模l愿意看???”
每天晚上,是姜淑梅母女倆最溫馨快樂的時刻,她們會坐在燈下討論寫作。姜淑梅跟女兒匯報寫作進度,張愛玲提出自己的意見。起初,姜淑梅對女兒的指導意見言聽計從。而現(xiàn)在,她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
“娘,你這個標題起得不好。”
“我覺得挺好啊?!?br/>
“娘,這個故事要拆分成幾個小故事來寫,就像把一個大雜燴分成幾小盤來盛。 懂了嗎?
“懂是懂,我不干!”
對于母親的“叛逆”,張愛玲總是一笑置之。她知道母親是在和她撒嬌,對于有道理的建議,母親最后還是會聽從。
張愛玲最欣喜的是母親精神狀態(tài)的巨大轉變:“我娘以前做了半輩子臨時工,覺得自己就像塵埃一樣,微不足道。一直是謙卑地活著?,F(xiàn)在她的生命像一束花一樣,綻放了,雖然開花晚一點,但是一種忘我的綻放。你看她眼神里最多的是自信,她覺得她不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br/>
現(xiàn)在,姜淑梅每天凌晨三、四點鐘就起來寫作,寫上幾個小時再出門早鍛煉。在單雙杠、吊環(huán)上,她敢于挑戰(zhàn)各種高難度動作,手腳利索得讓很多同齡人甚至年輕人自愧不如。她有一句口頭禪:“等我老了的時候……”在她心里,自己現(xiàn)在還不老,想嘗試的事還有很多。80歲,并不是人生的寒冬,而是豐收的秋天。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楊卉 劉寬漾 編輯:鄭敘喆)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