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周年,老百姓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4 檔案中的上海75年——城市記憶、時光珍藏”系列,從珍貴的檔案資源角度,以“衣食住行”展開講述75年來的變遷。
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一段時間里,上海紡織行業(yè)工人數(shù)量高達55萬人,卻依舊很難滿足全國人民對于穿衣服的需求。人們過去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從引進成套技術、發(fā)行布票,到如今上海上海作為時裝中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不僅僅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成果,也是個性發(fā)展的一種表達。
“民以食為天”,不少老上海人的家里一定要留有一些當年的糧票。當時的上海甚至推行了全國最精細的“半兩糧票”,如今隨著菜籃子工程的開展,上海市民生活“食”這一方面已然進入新紀元,人們的觀念也隨之改變。
半平方公里住了兩三萬人的藥水弄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住房問題,從那時開始居民生活改善的腳步就從未停止。從一份份檔案里可以發(fā)現(xiàn)為老百姓解決住房問題是隨著時代和人民需求而變化的。
當年的夢想一一實現(xiàn),從館藏檔案的角度揭示背后的故事,展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上海在市民生活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日新月異的變化。
關鍵幀:
七十五年日新月異,
衣食住行蒸蒸日上。
編輯: | 楊光 |
通訊員: | 李蔚欣 |
責編: | 高海寧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