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的陳慧,在寧波余姚的梁弄菜場擺攤17年,出版了兩本散文集,被當(dāng)?shù)厝朔Q為“菜場作家”。每天清晨,她是推著小車賣雜貨的流動攤販,嗓門大,和誰都能熱情地聊上兩句。而到了下午,她則是在電腦前自由創(chuàng)作、用文字化解生活中不如意的作家。2021年,陳慧的第二本書《世間的小兒女》入選浙江好書榜,她也憑借著“雙面人生”一舉登上熱搜。攤販、作家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是如何在她身上無縫銜接的?
在陳慧的小推車上有一本特別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拔以诓耸袌鲑u東西,旁邊有人在聊天,突然說到一件事情,我覺得還不錯的,就會把它記下來,之后構(gòu)思人物的時候,把這些細(xì)節(jié)加進(jìn)去?!背擞涗洷荆陉惢鄣男⊥栖嚿?,還常常存放著一些廢舊的包裝紙,做生意閑暇的時候,或是有靈感的時候,她隨手撕下紙皮,第一時間記錄自己的想法。
在菜場擺攤17年,陳慧早就練就了一口流利的當(dāng)?shù)胤窖?。顧客多是?zhèn)上的老人,和陳慧的交流很是親切,因為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阿三”。陳慧的書受到關(guān)注后,鎮(zhèn)上的人都為她感到高興,她卻把出書這件事看得很平淡,她一直強調(diào)自己只是一個小攤販,與作家隔著十萬八千里,擺攤才是她生活的根本,寫文章只是“副業(yè)”。
“菜市場對我來說是一個謀生的地方。最初確實有一種被迫的感覺,我剛擺攤的時候才29歲,有兩年非常不適應(yīng),因為總覺得這樣擺攤不體面,招搖過市。但是當(dāng)你需要生活的時候,生活是最重要的,柴米油鹽要從這里賺,小孩子那時候看病需要醫(yī)藥費,你不在這里擺攤你沒有別的收入,所以所謂的臉面,所謂的那些不好意思自然就被放在一邊了,被克服掉了。而且在這里慢慢地深入跟別人打交道,也是有收獲的,不完全是那種負(fù)面的情緒了。菜場里的人這么多年相處下來,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客戶的關(guān)系了,更像是親戚和朋友了。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菜場給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從文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給我提供了寫作素材。所以物質(zhì)跟精神雙重收獲都是菜市場帶給我的,我覺得這個地方對我來說,我挺喜歡的?!?/p>
都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看來菜市場的煙火氣,對陳慧而言,當(dāng)真是有治愈作用的。更多精彩,敬請關(guān)注5月1日22點30分新聞綜合頻道《我的媽呀》,讓你成為更好的媽媽。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