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shù)字影像時代,一種幾乎被遺忘的老式攝影技術(shù)——撕拉片,最近卻被明星們帶火了!
一張張風(fēng)格獨特的即時成像照片在社交平臺刷屏,原價僅70元的撕拉片相紙被炒到了3000元,讓不少攝影愛好者和年輕人爭相打卡、買單。撕拉片到底是什么,您有興趣嘗試嗎?
按下快門、抽出相片、撕開覆膜——這就是撕拉片的獨特儀式感。與拍立得不同,撕拉片不僅操作更復(fù)雜、成像過程更原始,而且每一張都是無法復(fù)制的唯一成像。
正因這種“不可復(fù)刻”的特質(zhì),加之明星效應(yīng)加持,讓撕拉片在短時間內(nèi)從攝影圈的小眾玩物變成社交平臺上的“流量密碼”。
撕拉片最初由寶麗來于上世紀60年代推出,富士于2016年停產(chǎn)后就幾乎絕跡。如今市面上的撕拉片幾乎全部是過期庫存,用一張少一張,成為攝影愛好者口中的“歷史遺產(chǎn)”。
在二手平臺上,一盒原價70元的相紙,如今被炒至2000到3000元不等,而在一些寫真館,體驗一組撕拉片也要花費300到400元。
攝影玩家稱:“成像失敗率高、效果不可控,拍一次就像開盲盒。”但正是這種不可預(yù)測的結(jié)果,吸引了追求儀式感與真實感的年輕人。
不過,也有消費者提醒:撕拉片拍攝無法重來、費用不低,工作室水平參差不齊,建議理性選擇,避免“盲盒翻車”的遺憾。
編輯: | 張博忺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