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襄陽公園,徐家匯街道以“尋源·花映中西”為主題,融合哥特式拱門與徐光啟科學精神,通過建筑與園藝的碰撞,展現(xiàn)中西合璧的人文底蘊。毗鄰而設的天平街道展臺將紅色黨建與生態(tài)創(chuàng)新結合,打造沉浸式花境,傳遞紅色基因與綠色文明的共生理念。
楓林街道以開放式庭院為特色,結合中藥百寶柜和可食用植物花境,倡導健康生活與情緒療愈。田林街道以香氛敘事串聯(lián)花卉、建筑與河流,營造迷失與發(fā)現(xiàn)交織的沉浸式空間,呼應土地與自然的深層聯(lián)結。長橋街道通過蜿蜒花徑與旱溪造景,再現(xiàn)“小橋流水”的詩意畫面,寓意歲月溫情與蓬勃生機。虹梅街道以鳳梨科植物象征科技火花,龍華街道用三角梅、繡球花等打造繁花夢境,漕河涇街道則布滿了玫瑰、百合等花卉結合。
公園內,最醒目的莫過于斜土街道以傳統(tǒng)戲曲舞臺為靈感的立體花壇展區(qū),展區(qū)還嵌入了鄰里共享的“戲曲角”,讓市民在花香與戲韻中感受共治共享的魅力。東湖綠地里,康健街道以康乃馨為特色,借中式美學與詩意裝置,營造“人在畫中游”的沉浸式體驗。華涇鎮(zhèn)以黃道婆紡織文化為內核,通過“紡線-織布-成衣”空間序列,將歷史革新精神轉化為可觸摸的園藝語言,兼具厚重感與現(xiàn)代審美。
與此同時,在徐匯的街巷轉角,歷史磚墻與花影藤蔓也正演繹著城市的生態(tài)詩篇。作為衡復街區(qū)的綠地展示板塊,以“綠野仙蹤”為設計主題的市慈善基金會綠地,以“月季漫舞”為設計主題的上方花園綠地,以“可漫步的立體樂章”為設計主題的上海交響樂團綠地等都成為了游客拍照的靚麗背景。據(jù)悉,在綠地景觀中,主辦方還應用了橙夢夏、桃粉佳人、橙色芭比等二十余種新優(yōu)花卉植物品種,后期將會篩選表現(xiàn)好的應用到未來公共綠地的養(yǎng)護里。
編輯: | 范燕菲 楊焱(實習) |
責編: | 姚樂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