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增加“獻身國防科技事業(yè)杰出科學家”林俊德、“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為全軍掛像英模。
由此,全軍掛像英模由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雷鋒、蘇寧、李向群、楊業(yè)功8位增至10位。
“八大英?!闭掌瑝?,今后,林俊德、張超的照片也會掛在這里。中國軍隊英雄烈士千千萬,為何掛像英模僅十位?
看完林俊德的故事你就懂了……
圖為林俊德(左)張超(右)
林俊德是誰?相信99%的中國人都是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他是一位將軍,更是一位院士,他一輩子隱姓埋名,52年堅守在羅布泊參與了中國全部的45次核試驗任務!
他活了75年都默默無聞卻因離世幾個小時前的一張照片,感動了整個中國。
如果說我們曾虧欠誰,14億中國人都欠林俊德一句謝謝。
NO.1
林俊德生命的最后10小時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從確診到死亡的27天時間里,他戴著氧氣面罩,身上插著十多根管子,坐在臨時搬進病房的辦公桌前對著筆記本電腦,一下一下地挪動著鼠標……
因為在他的電腦里,關系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shù)文件,藏在幾萬個文件夾中,還有學生的畢業(yè)論文,他們快要答辯了,不能耽誤孩子們畢業(yè),他意識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一切都要快,要盡快!
他放棄用手術(shù)延長壽命,選擇與死神爭分奪秒。1天,2天…一直拼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最后一刻!
5月31日,林俊德病情再度惡化,生命進入倒計時,他9次要求、請求甚至哀求醫(yī)生,同意自己下床工作,家人實在不忍心他最后一個愿望,都不被滿足,他才終于又坐在了電腦前。
上午10點,已經(jīng)工作了兩個多小時的他顫抖地對女兒說,C盤我做完了!
他的手開始顫得握不住鼠標,眼睛也漸漸看不清東西,他幾次問女兒:我的眼鏡在哪兒?
女兒說:眼鏡戴著呢。
這時候,很多人痛哭起來,因為怕他聽到,使勁捂著嘴巴。
病房人很多,但沒人說話,只有他按擊鼠標的聲音……最后,還是他的老伴兒說了一句:醫(yī)生想叫你休息一會兒!他則回答:坐著休息!
而他接下來說的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坐著比躺著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來了!”
兩個小時后,他終于累得再也支撐不?。?/p>
在醫(yī)護人員的攙扶下,林俊德回到了病床……他太累了,實在太累了,已經(jīng)累得睜不開眼睛,老伴兒輕輕地撫摸著他的額頭……
這是林俊德生前最后的影像,他大口喘著氣,眼神也暗淡下來,這一躺下后,他再也沒能起來……
幾個小時之后,2012年5月31日20時15分,林俊德,這位讓羅布泊發(fā)出45次巨大轟鳴的將軍,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林俊德參與了中國全部核試驗,他的老伴兒黃建琴也參與了其中的9次,夫妻兩人藏身荒漠半個世紀。他們,從不屬于家庭、不屬于彼此,只屬于民族和國家!
在林俊德終于卸下?lián)娱]上雙眼的那一刻,黃建琴才輕輕地對著他說:老林,你終于屬于我了……
NO.2
藏身大漠40載
為國鑄“核盾”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縣的一個偏僻山村,因為家中一貧如洗,剛上完小學就輟學了。
1949年,新中國成立,林俊德靠著政府的資助上完了初中,又上了高中。
1955年,17歲的林俊德,這個山里的窮孩子硬是打著赤腳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系。林俊德上學的路費是信用社的借貸和學校的補助,因為家里實在貧困,上了5年大學他沒回過一次家,讀大學的費用,全靠政府發(fā)放的助學金,從那時起,林俊德就默默下決心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林俊德曾說:他這輩子有三個沒想到,上大學,做將軍,當院士。
而他更沒有想到的是,一直到生命最后,他都和國家命運綁得這樣緊。
1960年,從浙大機械系畢業(yè)的林俊德被分配到國防科委下屬某研究所。報到的第二天,所領導向林俊德交底:國家正在西北建設一個核試驗場,把你挑過來,就是去那里工作,當?shù)弥约簩氖潞嗽囼灂r,他激動不已。那一刻他就下定決心,把一生獻給這一偉大事業(yè)。
核試驗,一定是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試驗。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國家的核訛詐,讓中國人民深刻認識到,唯有早一天擁有核武器,才能真正挺直腰桿。
當時,只有26歲的林俊德?lián)问最w原子彈、沖擊波機測儀器研制小組組長,而這個小組算上他自己,總共就3個人。
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林俊德,從未見過沖擊波機測儀器長什么樣,當時,既沒有實驗設備,更沒有技術(shù)資料。他們就根據(jù)當時美國、蘇聯(lián)少數(shù)解密核試驗資料和公開刊物的常規(guī)武器試驗測量文章埋頭研究。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云騰空而起。在蘑菇云升騰時的輝煌瞬間,有一個經(jīng)典畫面廣為人知——人們紛紛跳出戰(zhàn)壕將帽子拋在空中,相擁而慶。
然而,另一場景卻鮮為人知——當蘑菇云還在不斷向上翻滾時,穿著防護服的科技人員無所畏懼地向煙云開進,搜尋記錄此次爆炸數(shù)據(jù)的設備。在那些義無反顧的身影中,就有林俊德。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現(xiàn)場總指揮張愛萍向周恩來總理報告。總理在電話里謹慎地問:“怎么證明是核爆?”現(xiàn)場指揮帳篷里頓時一片肅靜,法國第一次核試驗沒拿到任何數(shù)據(jù),美國、英國、蘇聯(lián)第一次核試驗,只拿到很少的數(shù)據(jù)……
就在這時,核武器試驗研究所所長程開甲帶著26歲的林俊德匆匆趕到:“沖擊波的數(shù)據(jù)已拿到,這次爆炸是核爆炸。爆炸當量為2萬噸?!?/p>
張愛萍激動地拍了拍林俊德滿是塵土的肩膀說:你們立了大功。
讓全世界都難以相信的是,林俊德用自行車輪胎和鬧鐘搞成的自主高科技獲得了當時證明核爆炸的重要數(shù)據(jù)之一。
而親歷第一次核爆后,林俊德更深刻地認識到事關國家民族安危的國防尖端技術(shù)必須靠自主創(chuàng)新。
1966年,我國為首次氫彈空投爆炸做最后的準備高空沖擊波測量難度更大,儀器要在零下60攝氏度低溫下工作,為了創(chuàng)造低溫環(huán)境,林俊德和同事們背著儀器爬上3000米,在零下20攝氏度的山頂呆了一宿。
林俊德新研制的高空壓力自記儀測試系統(tǒng)為我國首次氫彈試驗飛機投彈安全論證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此后幾年林俊德和他的團隊,吃著玉米面和榆樹葉合蒸的窩頭,喝著孔雀河里那令人肚子發(fā)脹的水,睡著冬天寒冷夏天苦熱的地窨子,用壘土臺當桌子,即使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從沒有中斷科研……
林俊德和戰(zhàn)友們堅守大漠,默默攻關,研制出一系列裝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核爆炸沖擊波機測體系。
上世紀80年代初,當中國還在進行大氣層核試驗時,西方國家已經(jīng)開始地下核試驗,為限制我國核武器發(fā)展,他們聯(lián)合簽訂了關于禁止在外層空間進行核試驗的條約。
較量,進入全新的階段,相比地面和空中沖擊波測量,地下核爆炸力學測量是一個新的難題。
天山之麓,大漠之中,林俊德帶領同事們從零起步,一點一滴地探索研究地下核試驗,從原子彈到氫彈,從大氣層到地下,每一次試驗轉(zhuǎn)型,對于林俊德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
但他總是把挑戰(zhàn)當機遇,不斷向核爆炸力學領域,發(fā)起一次次的沖鋒。
1996年7月29日,中國成功進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實驗。當晚,中國政府發(fā)表聲明鄭重宣布:從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
從1964年到1996年,32年來,這是中國第45次核試驗,也是林俊德參加的最后一次核試驗。
在后來解密的視頻中,林俊德激動地說:這是我們國家進行的一個偉大的事業(yè),自己有幸在一輩子中,為這個工作做點自己微薄的貢獻!
世界核爆史上,美國和蘇聯(lián)先后進行了上千次核試驗,而中國,只用45次便實現(xiàn)既定目標,共和國正是因為有像林俊德這樣的最硬的大國脊梁,才用一次次蘑菇云升起,一次次地動山搖,為中國鑄就最堅實的核盾、最可靠的安全!
也正是因為這45次驚天動地的核試驗,共和國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更為中國贏得了,和平發(fā)展的重要機遇,才讓中國人民硬氣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
NO.3
他的人品
如激光一樣,筆直明亮!
“他就像激光一樣,方向性強,能量集中,單色性好?!?/p>
“他能52年堅守崗位,取得那么多重大科研成就,是因為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用在工作上?!?/p>
——這是林俊德的同事對他的評價
林俊德一輩子被人看作學習狂和工作狂,他這樣總結(jié)成功:抓住機遇,然后發(fā)狂地工作!即使年紀上了七十,在他的日程表里,搞研究、做實驗、帶學生,幾乎占去所有時間,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
在林俊德生命倒數(shù)第二天,他回首往事,斷斷續(xù)續(xù)說了兩句話:“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
他是搞核試驗的,說自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xiàn)在,這兩個都成了不折不扣的事實,他研究爆炸力學,一輩子都和炸藥打交道,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每次總是盡可能地離炸藥近一點。
74歲時,由于拍攝實驗現(xiàn)場太專注,他被絆倒在地,膝蓋和臉部都被蹭傷,讓他包扎一下,他笑著說沒事沒事,拍了拍灰塵繼續(xù)工作。
可林俊德說話硬,講原則,常常一句話能把人撅一個跟頭,這是很多人都領教過的,他參加學術(shù)評審會,從來不收評審費,他只要材料,不要見人,不是自己主持的項目堅決不掛名。
他有“三個不”:不是自己研究的領域不輕易發(fā)表意見、裝點門面的學術(shù)活動堅決不參加、不利于學術(shù)研究的事情堅決不干。
可他的學生們說,老師是一個心里有愛的人。
他戴了15年的手表是大學母校百年校慶時送的紀念品,他一直戴著,舊了磨手,就用透明膠粘上。他去世后,護士想把手表摘下來,老伴理解他,說老林喜歡,就讓他帶著走吧,去世后,學生們收拾他的衣物都忍不住潸然淚下。除了軍裝,老師竟沒有幾件像樣的便裝,兩件毛衣還打著補丁。
可他帶過的每位學生,都在他的電腦里有屬于自己的文件夾。住院期間,他讓學生們將各自的文件夾拷貝走,這時學生們才發(fā)現(xiàn),從跟他的第一天起,他都詳細準確地記錄下了每個人的成長足跡。
去世前三天,他寫下這輩子的最后338個字,雖然手抖得厲害,但字跡工整,沒有一絲潦草。這是他給學生寫下的論文評閱意見,他在5月的最后一天去世,他的學生在6月通過了畢業(yè)答辯。
他走的那晚,學生們親吻著他的手,長跪不起,希望昏迷中的他哪怕能抬抬手指,像父親一樣撫摸一下他們的頭。
NO.4
一朵永不凋謝的
馬蘭花
“有一個地方名叫馬蘭,你要尋找她,請西出陽關……”
馬蘭,在荒漠中也能頑強生長的小花;馬蘭,代號404;中國保密的核工業(yè)基地,一個地圖上搜不到的地方。對于林俊德院士來說,馬蘭是他永遠的“家”,臨終前,他用虛弱的話語再三叮囑:“死后將我埋在馬蘭?!?/p>
林俊德與妻子黃建琴,就是在羅布泊相識相愛的茫茫戈壁,夫妻兩人一次次目擊了大漠之光,一次次聆聽了東方巨響。
但在妻子黃建琴心中,兩人雖然相伴45年,他去世前住院那一陣子,才是他們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
從得知自己身患癌癥的那天起,林俊德就在筆記本上寫下,他的臨終清單:
1、計算機、保密柜清理
2、****技術(shù)(國家機密)
3、家人留言
4、(空)
5、馬蘭物品清理(宿舍、辦公室)
可死神留給他的時間太少了,5條提綱的內(nèi)容沒有完全填滿,家人留言這一條完全是空白。
他分秒都在與死神賽跑,親朋好友來看他,他卻說:我沒有時間了,看我一分鐘就夠了,其他的問我的老伴兒吧!
插著管子工作效率低,他又兩次讓醫(yī)生拔掉引流管和胃管,就這樣,他一直拼盡最后一絲氣力。
他本想給兩個小孩(孫輩)寫點什么,可他一個字也沒有來得及寫……甚至在生命最后的5個小時里,已經(jīng)陷入昏迷的他,在半昏半醒中還在反復叮嚀學生和家人,辦公室里還有什么資料要整理,密碼箱怎么打開,整理時要注意保密……
5小時后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他甚至還沒有跟親人告別,來不及好好再看老伴兒一眼……
從醫(yī)30多年的科室主任張利華,這位經(jīng)歷過很多生離死別場面的漢子,撲通一聲跪在林俊德面前,痛哭不已。
護士們強忍著內(nèi)心的悲痛,默默為林俊德擦洗身體、整理遺容,換上他鐘愛一生的軍裝。
寧可犧牲生命,絕不拖欠使命,生命最后時刻,林俊德從羅布泊的荒原戈壁轉(zhuǎn)戰(zhàn)到醫(yī)院病房這個特殊戰(zhàn)場,完成了一名戰(zhàn)士最后的沖鋒。
林俊德女兒說:很多人說我父親一輩子沒享過福,但我知道父親不是這樣的,他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他說過他這一輩子真的很愉快。
軍齡52年,他這一代人,一輩子自主的人生選擇不多,做核試驗也不是個人的選擇,但在戈壁大漠像胡楊樹一樣,扎根半世紀,是他自己的抉擇。
羅布泊邊緣的馬蘭,是他最惦念的地方,在那里,他和所有人一樣,干著驚天動地的事,也做著隱姓埋名的人。
2012年,林俊德院士當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用自己率直的品格和堅定的信仰化作一束至純至強之光,為后人前進的道路指引著方向……
若沒有一種堅韌不拔的定力,若沒有一種鍥而不舍的追求,若沒有一種甘于寂寞的情懷,若沒有一種為國奉獻的信念。怎能在艱難困苦之中成就這樣的偉業(yè)?
今天的世界,還是100年前弱肉強食的世界,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100年前任人宰割的中國。
中國挺直了脊梁,強大了起來,中華民族的銅墻鐵壁之所以這樣堅固,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林俊德一樣的大國脊梁,他們默默無聞奉獻,他們甘愿籍籍無名。
他們,已經(jīng)做了能為自己的祖國和民族所能做到的一切,而我們,最應該做的事,就是讓世人銘記他們的名字,銘記他們的功勛。
今天,請讓我們記住林俊德這個名字,真心地對他說一聲:謝謝!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