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播出的《下一站》中,蘇州河邊的一座100年歷史的門樓牽出了一段民族資本在上海崛起的輝煌歷史。這就是河南路橋附近的上??偵虝f址。
不過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和這座門樓歷史一樣悠久的,還有一座議事廳。它們都是經(jīng)過了8年的建筑修復,在2018年才重回公眾視野的。
議事廳大樓由英商通和洋行于1912年設計建造,1915年完工,主要建筑以清水紅磚為基調(diào),飾以精美的水泥仿石柱飾,凸出巴洛克風格的希臘山花裝飾,具有橫三段、縱五段的西方古典主義風格建筑特征。
現(xiàn)在,議事廳的外觀,完全復原了1912年設計的最初樣貌,但這個過程卻非常難得。
由于歷史久遠,在復原前,議事廳建筑的山花已經(jīng)基本毀壞,頂層被改建成為了工廠,破壞嚴重。
復原團隊在沒有原始圖紙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使用老照片,利用“透視復原法”,從照片上推測出原始的建筑尺寸并進行了修復,僅外觀就修復了三年。
之所以要花這么大的力氣去修復這座百年建筑,自然是因為它的歷史地位非常特殊,這座建筑可以說見證了中國民族資本的崛起和發(fā)展。
1901年,辛丑條約后,清政府需要簽訂商約,在這個談判過程中外國商會的步步緊逼,讓當時的商約大臣盛宣懷感慨:“中國商業(yè)之不振,大率由于商學不講,商律不諳,商會不舉?!庇谑?902年,總商會的前身——上海商業(yè)會議公所因此成立,并制定了六條章程——“明宗旨、通上下、聯(lián)群情、陳利弊、定規(guī)則、追逋負”。
1912年,隨著《申報》一紙廣告,上海總商會正式成立。
作為中國第一個商會,上??偵虝m名為“上海”,實則包容全國,突破了中國傳統(tǒng)商會“以敦鄉(xiāng)誼,以輯同幫”的局限。
在這里,上??偵虝群髣?chuàng)造了諸多第一:第一個商事公斷處、第一份通行全國口岸的商會章程、第一座力推國貨商品陳列所、第一家商業(yè)圖書館、第一份《總商會月報》……更是誕生了第一批中國的民族實業(yè)家,推動了蘇州河北岸“華界工廠大本營”的誕生與發(fā)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昱 實習編輯:趙寒旭)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