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時,上海市舉行第130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fā)布會。有記者提問,上海為什么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比例比較懸殊?
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解釋:根據國家標準,無癥狀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但沒有相關臨床表現的人員,主要通過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員、高風險職業(yè)人群以及人群篩查的途徑來發(fā)現的。無癥狀感染者比例的多少,與病原學特點、人體抵抗力、疫苗接種、發(fā)現方式等有關。
一是病原學特征。上海本輪疫情的新冠病毒分型為奧密克戎變異株BA.2亞型,其特點為隱匿性強、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臨床癥狀不典型,目前全國主要的流行株是奧密克戎變異株。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fā)布會也介紹了,全國目前在院感染者輕型和無癥狀感染者比例超過95%以上。
二是關于感染人群的年齡特點。本輪疫情感染者的平均年齡40.6歲,中位數年齡40歲,60歲以下的比例占84.5%,感染者總體以中青年為主,健康狀況良好,機體抵抗力較強。相應的,無癥狀的比例也較高。
三是與大規(guī)模疫苗接種有關。目前,上海新冠疫苗接種總量已超過5500萬劑次,2200多萬人完成全程接種,1100多萬人完成了加強針接種。本輪疫情感染者絕大多數都已經全程接種過新冠疫苗,人群免疫力在增強,無癥狀感染者比例也會增多。
四是與感染者的發(fā)現方式有關。有癥狀的感染者往往是在出現癥狀,因癥就診過程中在醫(yī)院發(fā)熱門診或者藥店被監(jiān)測哨點發(fā)現。而無癥狀感染者主要通過核酸檢測、人群篩查等方式發(fā)現。近期我們集中開展了區(qū)域網格化的核酸篩查,發(fā)現了一定數量的陽性感染者,其中包括處于潛伏期和早期的無癥狀感染者。
隨著疾病的發(fā)展,有部分無癥狀感染者會表現出臨床癥狀而轉為確診病例,這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同時,無癥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所以借此機會再次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勤洗手,減少聚集,保持社交距離,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強個人防護。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