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浴火重生的國家該如何奮進?在黨的領導下,為了將上海建設成新中國先進的工業(yè)和科技基地,上海人民憑借勤勞、勇敢、智慧和精細的"工匠精神",創(chuàng)造了一項又一項全國乃至世界第一。今天的"日出東方",我們就從一面鐫刻了數(shù)個第一的浮雕墻說起。
走過這塊鐫刻了數(shù)個第一的紅色浮雕墻,巨幅黑白照片的最后一張,定格在了幾個透明晶體上。
《日出東方》展覽講解員:牛胰島素結晶的示意圖,這項科研成果呢,也是上海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寫下的最為輝煌的一頁。
1965年9月17號清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一個實驗室里,研究員從試管中取出樣品放到顯微鏡下,一個個完美的六面體晶體,出現(xiàn)在了鏡頭里。世界上首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成功了!
當時,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上海有機所,北京大學生物系,都抽調了骨干力量,在時任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所長的王應睞帶領下,科研攻關。
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朱尚權說:北大和有機所合作做A鏈,我們生化所的多肽組做B鏈,踏踏實實做了兩三年,就做出來了。
如今,這幢老樓即將拆除,王應睞的辦公室被完整"搬到"了生化所新大樓的大堂里。
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所黨委書記王學才說:現(xiàn)在看來,在當時完全不具備做這樣一個大型科研項目的基礎和條件,但是愣是做成了。為什么?這就是一種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立志報效祖國的一種永不消逝的精神。
正是在這種精神的引領下,上海誕生了無數(shù)個第一,第一艘萬噸輪東風號下水、第一臺萬噸水壓機運轉、第一塊細馬手表試制成功……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二處副調研員張勵說:通過開展這樣的一些科學研究,也使得追求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這樣的一種精神,成為上海城市精神重要的內涵,也為上海今天提出,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chuàng)中心,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