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巴爾-2020”四國海上聯(lián)合軍演,今天啟動第二階段的演習。
此次演習地點位于阿拉伯海北部,由美、印、日、澳四國聯(lián)合參演,將從今天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本月20日。
美印軍事合作升級?
與軍演陣容稍顯“敷衍”的第一階段相比,第二階段演習更加復雜,規(guī)模也明顯有所升級。
此前11月3日至6日的“馬拉巴爾-2020”第一階段演習,其規(guī)模因疫情縮水嚴重。除了印度海軍興奮地出動了“蘭維杰伊”號驅逐艦、“希瓦利克”號多用途護衛(wèi)艦、“辛杜拉杰”號潛艇、“沙克蒂”號補給艦。其余三國僅出動包括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澳大利亞“巴拉瑞特”號護衛(wèi)艦及日本“大波”號驅逐艦3艘艦船。
而第二階段的演習,因加入了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陣容明顯有所提升。
美國海軍的這一航母打擊群的加入,將和印度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打擊群一起,與其他參與演習的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開展高強度行動,包括跨甲板飛行以及米格-29K戰(zhàn)機、F-18戰(zhàn)機和E-2C預警機參加的高端防空演習,此外還有高端水面戰(zhàn)、反潛戰(zhàn)演習和武器射擊等。
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看來,美、印兩個航母戰(zhàn)斗群的聯(lián)演無疑將成為此輪演習的核心。兩國的飛機互在對方甲板上起降,這從技術層面上來說,也將是一個非常深度,且具有實質性的合作。
楊希雨認為,美印軍事合作的加強升級,其背后實質還是美國想利用中印矛盾,通過加強與印度的軍事合作達到制約中國的目的。
“亞洲小北約”漸行漸近?
“馬拉巴爾”系列海軍演習始于1992年,最初是印度和美國之間的雙邊操練,日本在2015年加入,并成為永久成員。
而澳大利亞則是繼2007年之后,時隔13年再次加入,似乎顯示出該演習將對亞洲地緣政治格局產生重要影響。雖然第二階段演習在北阿拉伯海舉行,但相關參演國媒體卻沒忘將之和中國扯上關系。
日媒報道稱,軍演的目的在于制約中國;印媒也炒作稱,這次演習正值中印邊境地區(qū)發(fā)生軍事對峙之際,而且距離演習區(qū)域不遠、正在執(zhí)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所謂正在密切關注這一軍演。
值得關注的是,參演的四國外長上月初剛在日本東京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一個月后,四國聯(lián)合軍演就接踵而至。外界普遍關注:美國試圖拉攏的“亞洲小北約”,正在漸行漸近。
楊希雨認為,雖然推動建立“亞洲小北約”是美國在亞太地區(qū)建立安全同盟的長期戰(zhàn)略構想,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另外三國多持觀望態(tài)度。
印度在政治上依然堅持所謂“不結盟政策”,盡管不少輿論認為美印已經走向“準軍事同盟”,但想要公開的加入美國的盟國形成“小北約”,這在印度目前的國內政治上,還是很難逾越的障礙。
而就日本來說,作為一個“和平憲法”依然有效的國家,想要因為美國與第三方國家樹敵,這在法律上也有很大的約束;澳大利亞方面,盡管近段時間與中國存在矛盾,但實際上遠沒有到所謂兵戎相見的程度。
因此,無論在各自的國內法律、政治層面,還是國際關系的現(xiàn)實當中,美日印澳可以搞有限的軍事合作,但要打造成所謂的“小北約”形式,可能性還是很低的。
太平洋能否太平?
除了聯(lián)合行動,四國間內部軍事聯(lián)系也在加強。
上月下旬,美印之間就舉辦了包括外長、防長在內的“2+2對話”;今天,據(jù)路透社消息,日澳首腦已簽署“互惠準入?yún)f(xié)定”。
報道稱,該協(xié)定將緊密聯(lián)合美國在亞洲地區(qū)的這兩個關鍵盟友。為兩國軍隊訓練互訪和進行聯(lián)合軍演建立法律框架,使得日澳之間的盟友關系僅次于日美,軍事領域抱團合作更加緊密,如果協(xié)議實質化推進,澳大利亞可能成為二戰(zhàn)后第二個能在日本駐軍的國家。
上周末,日澳剛剛與中國簽署RCEP,轉眼又在軍事上對華有了制衡動作。在楊希雨看來,這恰恰反映的是我們同周邊國家之間的關系,有矛盾也有合作共同點。對方對我們實行“軟硬兼施、兩手并用”的策略,也將是中國外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面臨的常態(tài)。
楊希雨認為,一方面我們要看到,日印澳三國雖然跟美國在軍事上鎖在一起,但是都有各自的算盤。另一方面,中國也是這些國家不可忽視的客觀存在,他們也需要與中國維持穩(wěn)定的關系。因此在整個太平洋地區(qū),太平洋能不能太平,取決于中美兩國“合縱連橫”的戰(zhàn)略博弈。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董亞歡)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