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一條消息突然在社交媒體刷屏,稱某制藥公司7月24日對外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結果,此次參與測試的393位志愿者100%的產生了HIV病毒抗體。部分媒體以“歷史性新藥”為標題報道此事,還有部分互聯(lián)網媒體推出“快訊”,引得大家議論紛紛。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注意到,來自網民的評論五花八門,但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意味著人類從此對HIV免疫,甚至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但事實上,這則新聞可能并不是要表達這個意思。網絡上很快傳來理性之聲。比如美國波士頓BIDMC醫(yī)學中心博士后王宇歌(微博名為“@子陵在聽歌”)指出,是抗體,不是中和抗體,“不能說對人體有保護作用”。同時他還補充,根據(jù)2015年的相關文獻來看,該類疫苗“并不能誘導很好的中和”。
指出據(jù)看看新聞Knews記者梳理,目前網絡廣泛流傳的這段“100%產生對抗HIV的抗體”的文字,來源于2017年8月9日出版的《北京日報》13版。原文標題為《艾滋病疫苗真的來了?》,作者是張?zhí)锟薄_@段文字其實是作為文章的新聞背景出現(xiàn)的。
文章比較客觀地介紹了該HIV疫苗和實驗的相關情況,以及艾滋病疫苗方面的研究進展,但并沒有下結論稱這一疫苗已經獲得完全的成功。
這篇文章中的部分內容也引起專業(yè)人士討論。王宇歌在9日晚的后續(xù)博文中指出文章可能存在一些錯誤,一方面,該疫苗“能預防性降低HIV暴露后感染率94%;在6次病毒暴露后,能夠實現(xiàn)66%的徹底保護”的實際上是之前團隊在恒河猴上進行的研究結果;另一方面,該疫苗在臨床試驗中,“在部分試驗翼(research arm)誘導了100%的抗體反應”,但相關細節(jié)并未披露,從疫苗研制角度來說,還存在很多可供討論的空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fā)現(xiàn),這一實驗結果實際上是7月24日,相關研究團隊在巴黎召開的第九屆國際艾滋病協(xié)會年會(IAS 2017)上公布的。
在臨床實驗中,來自美國、盧旺達、烏干達、南非和泰國的393名未感染HIV病毒的健康成年人對這一基于馬賽克免疫原(mosaic immunogens)的HIV疫苗耐受性良好,產生了HIV病毒抗體。
但需要指出的是,只有中和抗體才能使病毒失去活性從而被細胞吞噬掉。誘導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產生廣譜中和抗體,往往被認為是HIV疫苗研制的關鍵。僅就抗體而言,就在今年5月份,也曾有其他研究團隊宣布研發(fā)的艾滋病疫苗幾乎產生了100%的抗體。
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zhí)事醫(y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的Dan Barouch在發(fā)言中認為現(xiàn)在下結論為時過早,這類采用“馬賽克免疫原(mosaic immunogens)”的疫苗在實現(xiàn)對抗HIV的歷史性目標上的潛力,“可以得到進一步評估”。
實際上這一消息在中文網站曾有過報道,但采用的標題都較為審慎,主要強調這一疫苗目前獲得了不錯的臨床試驗結果,未能像今天這樣引發(fā)較大反響。
HIV疫苗的研制被公認為是難度很高的研究項目。此前,在泰國進行過1.6萬人試驗的聯(lián)合疫苗也曾被認為是第一個可能對艾滋病有效的疫苗,但至今未批準生產。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張馳 實習編輯:胡娜)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