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泰國和柬埔寨在邊境地區(qū)突然交火。導致嚴重傷亡、超過10萬民眾被疏散。泰國與柬埔寨的百年邊境沖突,為何起源于一座千年古寺?
這座古樸滄桑的古寺,叫柏威夏寺,是一座印度教寺廟。坐落在泰柬邊境的懸崖之上,始建于公元10世紀的高棉帝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寺廟所在的范圍,及其周邊爭議區(qū)域,只有4.6平方公里,我們居住的一個社區(qū),可能都比它大。
但就是這樣一座承載著宗教、歷史、文化意義的小小寺廟,一旦和政治、領土這些事沾上了邊,就無法保持寧靜了。一直以來,它都是泰柬兩國的“拉鋸場”,每當政局不穩(wěn),或民族情緒升溫的時候,柏威夏寺都會成為地緣摩擦的引爆點。20世紀初,柬埔寨處于法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法國在1907年勘定柬泰邊界的時候,把柏威夏寺劃給了柬埔寨。那當時的暹羅政府肯定不樂意:“怎么你們法國殖民者隨心所欲用筆這么一劃,就蠶食掉我們一塊土地呢?!庇谑?,一場長達百年的沖突就此開啟了。
1953年柬埔寨獨立后,繼續(xù)和泰國因為柏威夏寺的歸屬問題爭執(zhí)不休。泰國甚至一度出兵占領過寺廟。后來,雙方鬧到了海牙國際法庭上。1962年,海牙國際法庭做出裁決,將柏威夏寺的主體建筑判歸柬埔寨,但對周圍4.6平方公里的爭議領土,還是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雖然泰國對這個結果并不滿意,但好歹是國際法庭一錘定音,雙方也算是勉強平靜了一段時間。直到2008年,沖突又一次爆發(fā)。起因是柏威夏寺在這一年的7月7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原本是件好事,但問題在于,申報國是柬埔寨。在憤怒的泰國人看來,這不等于是再一次坐實了柏威夏寺的主權屬于柬埔寨嘛。于是,在平靜了多年之后,雙方在寺廟周邊,首次發(fā)生了交火事件。
隨后的幾年里,大小沖突不斷。尤其是2011年上半年,直接升級成了炮戰(zhàn),造成大量傷亡。更讓人感到嘆息是,這場爭奪寺廟之戰(zhàn),實際卻造成了寺內的多處古跡遭到破壞。于是,2011年,柬埔寨又去了國際法院討個說法。于是2013年,國際法院終于發(fā)布了一個解釋性判決,判定柏威夏寺及其“周邊地區(qū)”都歸屬柬埔寨。
對于這個裁決,盡管泰國政府表示:尊重,局勢也相對緩和了下來。但其實,泰國各界還是有不少人對此始終耿耿于懷。于是,從2013年到最近,雖然沒有大規(guī)模沖突,但小摩擦依然不斷。那么為什么突然到了今年,沖突會再次升級呢?那就要捋一捋今年以來,接連發(fā)生的幾件事,讓泰國和柬埔寨的關系急轉直下。先是5月28日,兩國在柬埔寨柏威夏省與泰國烏汶府的邊境地區(qū),發(fā)生短暫交火,導致1名柬埔寨士兵身亡。6月,柬埔寨方面流出了一段泰國總理佩通坦和柬埔寨參議院主席、前總理洪森的私人通話錄音。錄音中,佩通坦親熱地喊洪森“叔叔”,并請求他協(xié)助解決邊境問題。
可想而知,錄音曝光后迅速引發(fā)爭議。一些泰國民眾感到不滿,認為佩通坦在通話中向洪森“示弱”,語氣也顯得“謙卑”,丟了泰國的面子。最終,擔任總理還不滿一年的佩通坦被停了職。佩通坦的父親、泰國前總理他信認為,是洪森給自己女兒“下套”,故意泄露了通話記錄。于是,與洪森展開罵戰(zhàn)“互撕”。他信家族和洪森家族30多年的交情,就此破裂。隨后,7月接連發(fā)生的兩次地雷事件,使本就不怎么樂觀的兩國關系雪上加霜。
一次是7月10日,3名泰國士兵在邊境被地雷炸傷,泰方說地雷是柬埔寨新埋設的,柬方則指責是泰國士兵未經允許踏入柬埔寨境內,碰到了戰(zhàn)爭遺留地雷。7月23日,又有5名泰國士兵在邊境巡邏時遭遇地雷爆炸。這一次,雙方是鬧到互相驅逐對方的大使,較低外交關系等級。最后終于在7月24日這一天,釀成了近年來最激烈的一次交火。28日,雙方達成停火協(xié)議,這一波沖突算是暫是平息下來。
究竟有什么辦法能解開這個百年“死局”?事實上,長期以來國際社會為解決泰柬邊境爭端,提供過不少思路。比如有人提議:設立非軍事緩沖區(qū);或是可以派維和部隊;還有人說可以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授權下,設立觀察團,還有人提議由第三方專家協(xié)助,來重啟邊界勘測,等等等等。但至今還沒有一個方案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如今,柏威夏寺依然靜靜地矗立在懸崖上,俯視著腳下這片土地上的炮火和硝煙。它也在等待著一個答案。
編輯: | 陳之瑜 |
責編: | 婁佳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