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馬拉松賽,有沖在前方爭奪獎牌的精英跑者,自然也有努力完賽的初級跑者。而在日前進行的內蒙古包頭馬拉松賽上,一名跑者成為了討論焦點——賽事志愿者輪番“勸退”跑在最后一名的參賽者,還拍抖音“嘲笑”,引發(fā)了外界的爭議。
志愿者給出的理由是:最后一名參賽者遲遲不能完賽,導致道路遲遲無法解封。但也有人提出反對:只要沒有超過規(guī)定的關門時間,參賽者就有權繼續(xù)比賽。
的確,在國內馬拉松賽事蓬勃發(fā)展的當下,無論是賽事的組織方還是志愿者,都需要更多的契約和人性化精神。
“勸退”最后一名跑友惹質疑
8月18日清晨,2019包頭首屆國際馬拉松在包頭市鳴槍起跑。但在賽后,相比冠軍的歸屬,在網絡上引發(fā)了更多討論的卻是落在了最后的參賽選手。
賽后,一名賽事的醫(yī)療志愿者在網上發(fā)布了一則視頻,內容是在一輛大巴車里拍攝的賽道上的最后一名選手,視頻的配文是:“包頭首屆馬拉松賽最后一名,就要堅持走著回去,全市人民都在等著他解封道路。”
而在該視頻的留言中,作者表示先后有10個勸導員勸最后一名選手上車,“我困得睡了一覺,睜眼他還在走?!?/p>
據網友透露,最終這名參賽者還是未能完賽選擇了退出,但這則視頻所展現出的“嘲笑”態(tài)度卻在網絡上發(fā)酵,視頻作者隨后也刪除了這一視頻。
該視頻作者自己曾在留言中表示,當時還沒有到關門時間,因此不能強制要求選手結束比賽,只能“勸退”。
這一細節(jié)更導致了網友的批評。有人表示,志愿者的做法缺乏對規(guī)則的尊重,沒到關門時間就沒有理由阻止選手比賽。
跑友呼吁尊重契約精神
對于包頭馬拉松的這一次爭議,事情的原委究竟如何,賽事方至今并未給出官方表態(tài)。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就此事采訪了前上馬冠軍徐繼博,他表示只有在醫(yī)療人員或裁判,看到有可能發(fā)生醫(yī)療事故、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才會去勸退,或者是特別嚴重的犯規(guī),一般是不會勸退的。
在跑友中間,有人認為影響道路解封對城市交通有影響,對此,徐繼博稱,正常的馬拉松賽事有關門時間的,每個馬拉松的它在發(fā)布競賽規(guī)則的時候,這條是寫清楚的。
你在關門時間內,就等于是正常的賽事的時間,封路是一直要封到這個時候的。之后超過這個時間,裁判是有權利去勸退。所以正常的比賽是會安排收容車收尾,他在時間內那你就要等他。如果他在時間外就要接他上車,這也是強制規(guī)定的。
在國內外許多跑步賽事中,也會對個人能力不足或當天狀態(tài)確實不佳的參賽者有所“照顧”——如果參賽者無法在關門時間內完賽,雖然沒有官方成績,但也能在通過終點后拿到完賽獎牌。
在滿足競賽規(guī)程和安全的前提下,為那些堅持拼搏的瞬間喝彩,也同樣是跑步的魅力所在。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靜靜 素材來源:網絡)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