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之后,一批胸懷救國夢的青年遠赴法國,拉開了留學勤工儉學運動的序幕。這場席卷全國的偉大運動,書寫了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史的重要一頁,很多留法青年日后都成為了中國革命的中堅力量,而上海正是他們的起航之地。
1919年3月到1920年1月間,先后有20批1600多名學生從上海出發(fā)乘船去法國。其中,有6批是在黃浦碼頭登船的。
上海秦皇島路32號,就是上海黃浦碼頭舊址。一百多年前,博爾多斯號、斯芬克斯號、昂特來蓬號等船舶分批從這里啟航,駛往法國,一批批風華正茂的有志青年踏上了留法勤工儉學、尋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步入展廳,就能踏上1919年的黃浦碼頭棧橋。十月革命后,中國通往法國的陸路被阻斷,于是從上海走水路,就成為了留法學生海上交通中的重要部分。史料記載,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底是留法勤工儉學的高峰時期,期間,共有20批、1600名學生從上海黃浦江畔出發(fā),其中有6批共650人就是從這里黃浦碼頭登船的,他們中有聶榮臻、蔡和森、向警予等。而他們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周恩來和鄧小平。那一年他們分別只有22歲和16歲。
從當時的路線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年他們乘坐的航船途經香港、海防、西貢、新加坡、科倫坡、吉布提、蘇伊士運河、賽得港到馬賽,再坐火車抵達巴黎,耗時40天左右。下面這張列表就是他們乘坐的船只和出發(fā)的時間。他們到法國后學習新知、淬煉思想,逐步成為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這張照片是鄧小平當年在法國施耐德工廠做工時的檔案卡。
這些革命先輩們懷揣救國救民的夢想,遠渡重洋。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他們不僅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直接影響了中國的命運。
走出展館,在黃浦碼頭舊址的一側墻上有一面大型的浮雕,目前它正在進行更新和修繕。修繕后的浮雕墻,重新設計了主畫面元素,生動還原了眾多青年學子和有識之士從這里登船、留法勤工儉學的生動場景。浮雕墻的兩邊還做了照片墻,增加了背景知識介紹,通過一張張老照片,讓我們更貼近歷史、了解歷史。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沈倩)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