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轟鳴的數控集訓基地,身著印有世界技能大賽Logo的選手們正在數控機床操作現場注視著整個加工過程。44屆國家集訓隊選手,今年22歲的鄭敬偉和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拔賽參賽選手,19歲的浦磊,以及指導教練、30歲的高級技師何啟超,都是來自八院149廠的技師團隊。世界技能大賽(下文簡稱“世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它代表著世界技能的最高水平。149廠將作為2021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數控比賽的訓練基地。為此,這支由“85后”領銜的“95后”團隊正在打造出自己的“金牌團隊”。
2016年初,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要求年齡必須在21周歲以下,這讓很多技術大咖望而卻步。第一次參加世賽的鄭敬偉以及今年的蒲磊,他們剛到企業(yè)時候,都跟隨著自己的師傅加工運載火箭、空間機構等各式各樣的零件,這些零件的技術指標都達到了毫米級,甚至達到了0.004毫米的技術要求。
航天工匠的功底讓他們順利通過上海市比賽、集訓隊的層層選拔,代表上海隊參加了世賽的全國選拔。回憶起第一次參加比賽的情景,鄭敬偉說:“到了比賽現場,發(fā)現無論是工具、量具,還是競賽方式都和之前的訓練、比賽有很大的差異,只能利用比賽開始前十分鐘和教練進行賽程的規(guī)劃,比出自己的水平。”
原來,選手們之前參加的都是國內的比賽,國賽比賽規(guī)程是將練習樣題修改30%后作為正式比賽試題。然而,世賽的試題卻是以盲題形式給出,練習的零件與比賽加工零件完全不一樣。何啟超和鄭敬偉面對第一次的比賽任務,他們能做的就是及時調整心理狀態(tài),將個人最好水平充分發(fā)揮出來。
初出茅廬的鄭敬偉心里明白,在比賽中如果尺寸不滿足要求僅僅是扣分,但在生產崗位上,一絲的偏差就意味著報廢,會影響航天型號的成敗,所以他把每個零件作為產品來加工,確保在技術指標方面能夠做到不被多扣分。最終,經歷了三天的比賽,鄭敬偉以第十名的成績晉級了世賽的國家集訓隊。
149廠大師工作室?guī)ь^人、特級技師金紅新一邊選拔好苗子,一邊提升團隊的數控技能水平。在企業(yè)里,樹立技能標桿,營造出一份“趕、拼、超”的技能提升氛圍,讓剛進企業(yè)的年輕人做到“學技能、悟原理”。另一方面,何啟超帶著鄭敬偉走出企業(yè),學習全國各省、市的先進技能和培養(yǎng)模式,從而擺正自己的位置,雖然不能做到“百戰(zhàn)百勝”,但力求“知己知彼”。
這支金牌團隊定下了更為遠大的目標,149廠將作為2021年世賽的數控訓練基地,不僅僅要培養(yǎng)比賽型選手,更要培養(yǎng)職業(yè)型員工。在每次外出集訓比賽回來后,何啟超總會與金紅新師傅一同討論技術改進和技能培訓方面的問題。這支團隊的技術改進思路也隨之越來越多,訓練模式、加工工藝與加工效率都有了長足進步。金師傅說:“參加比賽一方面是給年輕人提供一個平臺展示自我,更重要的是要將國內、國外的先進加工技術學到手,用到我們自己的產品上,做到‘降本增效’,這樣企業(yè)才會有持久的生命力?!?nbsp;
無論是何啟超、鄭敬偉還是正走在成長道路上的蒲磊,他們都慢慢成為了這支金牌團隊的核心人物。在他們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青年職工加入到了創(chuàng)新的行列中。由于超齡三個月而無法參賽的葛浩杰,在平日里,他總是鉆研數控技術,他的內心多了一份對世賽的向往。
作為與蒲磊一同入職的室友,他經常會請教蒲磊一些技術加工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他說:“雖然沒機會參加世賽,但我會把精力放在國賽和日常的技術提升上。”大國重器離不開工匠精雕細琢的精神,這支金牌團隊堅持以賽帶訓、以賽帶培養(yǎng),瞄準著2019年俄羅斯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而奮斗。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湯銘 通訊員:范文超 實習編輯:若云)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