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1058處優(yōu)秀歷史建筑中,有一部分是藏在高校校園內(nèi)的,不僅市民對此知之甚少,就連本校學生也每天走過路過錯過。近日,上海理工大學的學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學校里有些建筑的外立面上多了個古香古色的銘牌,上面還印著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就會立即呈現(xiàn)有關這幢建筑的歷史照片,建筑特色和人文故事、還有語音播放功能。
“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墻是紅色的,外立面有浮雕、還有它的凸窗,就是很明顯的美國校園哥特式風格建筑?!笨啄龋巧虾@砉ご髮W檔案館館長,她熟悉校園里每一幢建筑,和它背后的歷史和故事。比如,這座女生宿舍樓,叫懷德堂,建成于1923年,民國時期的名媛嚴幼韻就曾入住其中。當時的上海理工大學還叫滬江大學,領全國風氣之先開始招收女生。隨著女生人數(shù)迅速增加,于是學校募款建造了這個懷德堂。不過這些有意思的歷史故事,怎樣才能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呢?
“懷德堂由美國商人厥特夫婦匿名捐助,費洋10萬元,1922年動工建設?!睊咭粧邏ι系亩S碼,建筑的過去一目了然。今年剛剛大一的朱笑曉突然對自己的宿舍樓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你們知道嗎,我剛才在樓底下掃了個二維碼,發(fā)現(xiàn)嚴幼韻在咱們這幢樓住過?!鄙虾@砉ご髮W學生朱笑曉說,“一開始進我們宿舍的時候,我覺得這個宿舍挺一般的,但剛剛從樓下掃了二維碼知道嚴幼韻住過這個樓,就感覺一下子就不一樣了?!?br/>
這正是孔娜做的校園建筑可閱讀工程想達到的效果。前身為滬江大學的上海理工大學,校園里總共有36幢歷史建筑,最早的有110多年歷史。從去年6月開始,孔老師和伙伴們通過各種渠道,搜尋當年滬江大學的資料??啄日f:“實際上檔案館現(xiàn)成的資料非常非常少,所以我們花了很大的精力,也請在美國的同學,從耶魯圖書館還有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以及通過網(wǎng)絡資料的搜集。搜集來之后,我們還要認真查證和比對。”
仔細的探尋中,每幢建筑的建造時間、建造背景,以及建筑的特征、功能變遷和其中的人文歷史逐漸清晰。
當年設址于滬江大學旁的麥氏醫(yī)院,現(xiàn)在是上理工的滬江美術(shù)館。當時的建造費用全部來自中外募捐,徐志摩就曾慷慨地捐出50個銀元,名列全校第四位,他還為這一建筑撰文,刊登于《滬江春秋》中。上海理工大學學生安詠琪說:“以前我只知道徐志摩再別康橋之類的一些故事,但剛才我才了解到原來他是我們的校友,而且還為我們麥氏醫(yī)院籌過款,所以這一點讓我覺得在這所學校上學很榮幸?!?br/>
上理工的公共服務中心原是滬江大學的圖書館,由當年的美國著名建設設計師墨菲設計。1928年9月竣工搬遷書籍時,學生排著長隊,人手傳遞,將老館里的圖書一本一本運入其中。開館典禮更是名流云集,掃了二維碼甚至還能聽到,當年胡適在典禮上發(fā)表的演講?!敖褓F校圖書館開幕是在民國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可謂湊巧之至。諸位今天很快活,哪知我比諸位更快活?!?/p>
現(xiàn)在校園里隨處可見歷史建筑的介紹銘牌和可閱讀二維碼,不少學生更是愛上了這個打卡了解學校歷史的方式。學生們紛紛表示:“覺得我們這一磚一瓦,鏤窗穹頂都很別致,都有深深的歷史吸引著我們。這讓覺得我們上海理工大學還是真的很有文化底蘊的?!?br/>
整個建筑可閱讀工程實際花費不超過5萬元,其中資料收集、語音講解、銘牌設計、手繪還原原貌等工作,都由眾多老師志愿參與。而在考據(jù)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上世紀60年代的翻修中,由于保護意識不強,像懷德堂、思晏堂等四幢原本是尖頂?shù)慕ㄖ桓某闪似巾?,校方也在考慮,未來是否要還建筑以歷史原貌。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說:“請文物保護專家一道來,但凡有條件,也是允許的,也是不違反政策的,我們都應該恢復歷史原貌?!?br/>
近年來,隨著建筑保護意識不斷加強,滬上不少高校都開啟了對于歷史建筑的修繕、保護和開發(fā)工作,像華東政法大學、上音等學校也都在歷史建筑上放置了介紹銘牌,不過像上理工這樣貼上二維碼,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方式來宣傳歷史建筑的做法并不算多。另外高校中的歷史建筑往往還作為教學樓、辦公樓在使用,用怎樣的方法可以讓更多人走近這些歷史優(yōu)秀建筑,還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也希望研究歷史建筑的學者和市民提出更多建議,為高校中歷史建筑的保護和開發(fā),注入更多活力。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齊越 實習編輯:何瑞琪)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