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外各國400余名前政要、專家學者及媒體人,討論如何在“逆全球化”風潮抬頭的大環(huán)境下推動新的合作,為恢復穩(wěn)定的國際秩序作出努力。
來京參會的韓國延世大學名譽教授文正仁是韓國國際政治、外交學界的元老學者,曾長期在韓國和美國的學界活躍,主張對朝關系和解。
他在韓國首倡“東北亞平衡論”概念,即韓國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最大限度地保持戰(zhàn)略平衡。這一概念影響了金大中、盧武鉉及文在寅三屆政府的外交安保政策。文正仁還在文在寅政府擔任韓國總統統一外交安保特別助理,深度參與朝韓和解進程。
文正仁在接受東方衛(wèi)視、看看新聞Knews記者權小星專訪時向記者表示,中韓關系的改善不僅有利于兩國,更有利于實現半島和地區(qū)的和平。
他還指出,韓國現政府貿然選擇向北約“靠攏”,并隨美起舞“很難說是一件好事”,尹錫悅政府應該重新思考現有外交戰(zhàn)略的正當性。
以下為文正仁與記者的對談實錄。
談中國外交:“三大法寶”成就中國外交
記者:首先,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您作為經常往來中國的韓國學者,您對中國近年來的外交政策有何觀察?
文正仁:習近平主席對中國外交的方向提出了非常正確的理念,并受到很多國家的歡迎。在我看來,中國外交有三個重要特征,也可以說是三大“法寶”:
第一是全球發(fā)展倡議,著力于挖掘發(fā)展中國家的潛力,幫助這些國家消除貧困,將重點放在發(fā)展而非紛爭,給世界指明了方向。
第二是全球安全倡議,通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向世界提出可持續(xù)性安保的方案,并倡導尊重領土和主權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倡以聯合國憲章為宗旨解決紛爭,并積極探索非傳統安全領域的中國之道。
第三是全球文明倡議,倡導通過避免沖突,建立世界人民和諧生活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對于當今世界十分有意義。
這樣看來,中國外交構想的終極目標就是,通過發(fā)展促脫貧,通過合作促和平,通過文明和解進而將世界轉向不同價值觀共存的、可持續(xù)的世界秩序,這些對于變亂交織的世界都是難能可貴的,中國給出了一種嶄新的方案。
記者:本次世界和平論壇的主題是“完善全球安全治理:護正義、促團結、謀合作”。發(fā)生在朝鮮半島的危機,成為主要話題之一,您認為在目前的半島局勢下,實現和平最重要的是什么?
文正仁:我在歐洲參加學術會議的時候,很多專家都會討論一個話題:在俄烏沖突和加沙危機爆發(fā)后,全球的下一個危機爆發(fā)點會是哪里,今年以來,半島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了。
古羅馬學者韋格蒂烏斯曾就和平有一段著名的言論:“想要和平,就必須要準備戰(zhàn)爭”,對此我是不同意的。
目前的半島局勢下,需要的不是把“軍事遏制力”等詞匯放在嘴邊,不是時刻準備戰(zhàn)爭,而是緩解緊張。
韓方增強軍事力量的舉動,會導致半島軍備競賽加劇,加速雙方的不信任,再加上美國等外部勢力的干預,無疑加大戰(zhàn)爭的可能性。
為了緩解緊張局勢,我們應當更務實一些,不能擺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權心態(tài),難道只有我們一定是對的,朝鮮一定是錯的嗎?我們經常將韓朝對話的條件定為“朝鮮棄核換取解除經濟制裁”等老思路。半島需要更加務實的解決方案。中國提出的“雙暫停”等方案,就存在著許多現實價值和務實意義,我們應該重新評價中國的方案。
另外,說到美國等國家,我不太清楚它們是真心希望半島和平,還是希望半島重新陷入戰(zhàn)火。我認為,如果真的想在半島維持和平,保護韓朝雙方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就應該改變看待半島的戰(zhàn)略定位和解決方案。
很明顯,維持現狀并不能帶來和平,也不能寄希望于某些大國能夠實現所謂的“和平”。通過更加積極的預防性外交,改善現狀,才是主要大國應該在半島承擔的責任和作用。
談中美競爭:韓國必須要避免“選邊站”
記者:尹錫悅將參加7月舉行的北約峰會,這也是韓國總統連續(xù)第三年受邀參會,而北約近年來屢次干涉對華事務,將觸手伸向東亞地區(qū),您如何看待本屆韓國政府積極“靠攏”北約的行為?
文正仁:北約的全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從誕生那一刻起就有著明確的地域劃分,它應該在北大西洋地區(qū)工作,它的誕生也是有很強的時代背景。
北約為什么要將影響力擴張至東亞和東南亞地區(qū)?我相信,這背后是美國的考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北約聯合東亞地區(qū)的同盟國,一同圍堵中國。
若美國的戰(zhàn)略目標實現,亞洲將會分為兩個陣營。我實在無法確信,尹錫悅政府將自身的國家戰(zhàn)略與美國的戰(zhàn)略構想對接,是否真的有利于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與繁榮。對于這個問題,韓國社會及決策層必須要三思。
記者:相信您也關注到,近年來中美之間危機不斷,而受到這一因素的波及,半島局勢也出現波折,外溢效應也影響到了中韓關系與東亞地區(qū)的整體局勢。您如何評價中韓關系的現狀,與目前的東北亞局勢的現狀有何關聯?
文正仁:應該來講,在現階段,美國和中國進入所謂的“戰(zhàn)略競爭關系”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且,戰(zhàn)略競爭不僅在某一個領域。在地緣政治、經濟學、科學技術乃至價值觀領域,競爭都在進行。
美國要維持自身霸權地位,因此試圖糾集同盟國對中國的崛起進行牽制阻撓,這符合美國自身利益。
在此背景下,韓國應該做出什么選擇?在韓國國內,不同派別、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來自保守陣營,包括現任的尹錫悅政府及幕僚。他們認為站在美國一邊阻止中國崛起,是對韓國最好的選擇。
第二種觀點認為,半島在歷史上長期受益于與中國的交流,應該以史為鑒,搭上中國快速發(fā)展的“便車”,對韓國自身發(fā)展有益。
在我看來,中美兩國對于韓國同等重要,不應當放棄其中任何一個選項,韓國必須要有智慧,避免“選邊站”。具體來看,在維持韓美同盟現狀的基礎上,與中國健康發(fā)展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這也是韓國大多數民眾所希望的外交政策,也是韓國外交長期保持優(yōu)良傳統。
尤其是在金大中、盧武鉉和文在寅等進步陣營掌握政權的時候,會強調協調好韓美同盟以及維護好與中國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兩者作為韓國外交的基礎同樣重要。
目前,韓國國內面對中美競爭的格局,有著很多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但尹錫悅政府無視其他意見,站隊美國,并認定向美國靠攏就可以維護國家安全與和繁榮,這一想法無法代表韓國的民意。
談半島局勢:維持現狀不能換和平 各方需要“易地思之”
記者:您長期以來主張朝韓應當積極展開對話,以實現和解和和平,作為韓國最知名的“和解派”學者,目前朝韓危機四起,陣營對抗局勢加劇,在您看來半島正在產生的危機來自哪里?
文正仁:這個話題讓我感到非常惋惜。可以說,目前的韓朝關系是史上最糟糕的情況。雖然韓朝間存在爭端并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從未像現在這樣,韓朝間的所有溝通渠道全部切斷,雙方沒有任何能夠管理偶發(fā)性爭端的溝通渠道。
我曾任職于韓國總統府的外交安保團隊,在文在寅政府期間,韓朝從首腦開始,情報機構、主管部門成立的聯絡辦公室、西海與東海非軍事區(qū)的軍方之間都有聯絡渠道,即便是在尹錫悅前的保守陣營掌權期間,也有板門店的韓朝紅十字聯絡熱線。但目前,這些渠道完全被切斷了,無一幸免。
這意味著在前線發(fā)生偶發(fā)性的軍事沖突時,可能并沒有辦法阻止其發(fā)生。2018年9月,韓朝雙方簽署了韓朝軍事協議書,根據這份協議,雙方設立了緩沖地帶,盡量減少偶發(fā)性軍事沖突的可能性,并盡可能緩解緊張局勢,但這一機制也沒有了。
可能有些韓國人認為,若半島出現沖突,可以依賴其他大國進行調節(jié)介入。但很明顯,自朝美河內首腦峰會以失敗告終,拜登政府就任以來,美國沒有與朝方溝通的有效渠道,而中國在半島問題長期提出“雙暫?!保?em>記者注:“雙暫停”倡議由中國提出,是指通過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暫停大規(guī)模軍演,推動雙方回到談判桌前),“照顧彼此核心關切”等政治解決半島問題的倡議和主張,我們卻未予以重視,使半島危機的解決難度越來越大。
記者:那么在您看來,目前危機的根源在于哪里?又應該如何去解決?
文正仁:說到危機的根源來自哪里,我認為根源是來自2019年在越南河內的第二次朝美首腦會談的失敗。
當時,金正恩應該是帶著相當大的希望訪問河內,并做好了“Small Deal”(小幅度的成交)的心理準備,結果被美方拒絕。特朗普總統更是要求朝鮮實現,完全、可核查、不可逆的無核化(CVID),才能保障朝鮮經濟的“光明未來”,并對朝鮮予以威脅,這與階段性進展下可階段性解除制裁的“國際慣例”不相符,因此朝方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失望。
據我所知,當時金正恩以重啟朝美對話為條件,要求美方暫停當年8月開始的韓美聯合軍演。當時特朗普答應了這一要求,但回國之后還是啟動了軍演。從朝鮮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對于美國還是韓國,在無法保障正當關切的背景下,失去期待成為必然。
尹錫悅政府就任以來,秉持與朝鮮不對話不溝通的政策,推翻前政府的成果。在此背景下,朝鮮前腳試射彈道導彈,后腳韓方就增加韓美聯合軍演,并部署美國的戰(zhàn)略武器。雙方陷入了無休止的對抗。
談中韓關系:中韓合作是歷史必然 未來在年輕人
記者:今年5月,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數年再次舉辦,東亞合作成為熱門話題,在您看來,如何展望東亞區(qū)域,尤其是中韓兩國的合作前景?
文正仁:在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舉行的韓中領導人會晤確實具有積極意義,雙方在韓中自貿協定的下一階段談判,以及服務領域的自由化部分達成了一致,此前三年來沒有啟動的韓中投資合作委員會也將重新啟動,雙方還就成立韓中供應鏈安全協調委員會,重啟兩國間副部級外交安全2+2對話達成共識,從這一點來看,雙方確實達成了一定的協議。
改善中韓關系有利于半島和東北亞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倘若韓國執(zhí)意加強與美國的同盟關系,那么韓國乃至整個半島都將成為“新冷戰(zhàn)”格局下陣營對抗的最前線,我相信沒有韓國民眾會希望這樣。
因此,韓中兩國有必要在各領域保持良好的關系,其中當然包括經濟領域。如果韓國和中國“脫鉤”,兩國都將蒙受損失,并且韓國承受的損失顯然會更大。韓中兩國在國際產供應鏈網絡中互補性強、關聯度高,如果貿然“脫鉤”,影響的不僅是兩國的經濟,更對東亞地區(qū)乃至全球經濟有負面的影響。
中國外交政策的根基在于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這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現在韓國政府官員在臺海局勢、南海問題、產供應鏈上跟隨美國的表態(tài),甚至與美日展開合作,加入意在圍堵中國的“印太戰(zhàn)略”,破壞中國的核心利益,那么韓中又如何能夠進行可持續(xù)性合作呢?我認為韓國政府應該好好考慮這個問題。
我認為人們應該認識到韓中兩國的合作是歷史的必然,中國是距離韓國最近的大國,正所謂與鄰為善,更沒有相互敵對的必要,管理好韓中關系有益雙方。
記者:在最近的網絡空間中,出現了許多對于中韓關系不友好的聲音,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如何能夠提升雙方民間的好感度?
文正仁:目前在中韓的網絡世界,都有相當一批“嫌中”、“厭韓”人士,但這一情況主要出現在網絡上,而我遇到的普通人絕大多數都是友好的。
這個問題也讓我想起前一段時間大熊貓“福寶”回到了中國的時候,有許多韓國民眾念念不忘,還要特地去四川看“福寶”,“福寶”給韓中關系帶來了福氣,這種互動就十分有意義。
互聯網上的指責源于相互不理解和誤會。同時,一些西方媒體的歪曲報道,在韓國保守派媒體的“添油加醋”下,也影響了韓國民眾對于中國的認知。
我依然寄希望于兩國的年輕人,他們是最有活力且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希望他們能夠摒棄相互成見和不理解,多交流、多互動,這一問題總會得到解決。
編輯: | 權小星 |
攝像: | 李柏林 |
責編: | 婁佳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