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4月18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 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發(fā)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注重從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體現(xiàn)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 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綜觀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歷次深改組會議,盡管“獲得感”的表現(xiàn)形式各異,但是內涵要義卻是自始至終、一以貫之。比如,第十次會議提出,“推 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再比如,第九次會議提出“努力使各項改革都 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要求,都能滿足人民群眾愿望和期待”,等等?!矮@得感”蘊含著沉甸甸的民意分量,既體現(xiàn)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 彰顯了我們黨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務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的執(zhí)政理念和追求。
毫無疑問,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xiàn)“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然而改革的 成敗既取決于黨的堅強正確領導,更有賴于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顯而易見,只有通過改革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讓更多的改革紅利惠及全體人民,才能使人 民的切身利益同改革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凝聚起改革的最大共識,匯聚起改革的群眾偉力。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否給人民群眾更多獲得感是檢驗和評判改革 成敗好壞的試金石。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 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三年前,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面對中外記者莊重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 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被赝^去三年間,習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的二十多次中央深改組會議,內容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建設的各個領域,一系列與民 生緊密相聯(lián)、息息相關的戶籍制度改革、公車改革、簡政放權、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城鄉(xiāng)養(yǎng)老并軌、“單獨兩孩”、打破“一考定終身”等改革舉措,以破竹之勢 推進,給人民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也為改革的順利推進贏得了最廣泛的民意支持,增強了人民群眾堅定不移走全面深化 改革之路的信心。
改革的偉力存在于人民之中。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也必須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須讓人民從改革中受益,擁有更多獲得感。這是改革所必 須遵循的鐵律。當前,我們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面對“險”和“難”,更需匯集眾智,更需凝聚眾力。為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要堅定不移把改 革總體設計中有關社會事業(y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改革要求落到實處,加快推進有關健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體制機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 平可持續(xù)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等重點任務。要關注群眾多方面、多層次需求,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多用善用會用多予少取、放活普惠的辦法推進改 革,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要認真分析歸納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拿出措施,每年辦成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唯此,才能為全面深化改革注 入最強勁、最持久、最深厚的群眾偉力。也唯有如此,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收到預期理想成效。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