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產房、生命,內容充滿意識感、焦灼感
《生門》由北京中視文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該片于2016年12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其導演陳為軍是中國紀錄片導演入圍奧斯卡的第一人,作為被稱為“中國紀錄片大電影之生命交響篇”的《生門》,其故事主要紀錄了4位遭遇極端情況的產婦及其家人在醫(yī)院生產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考驗,據(jù)了解,前期拍攝時有四十位孕婦和家屬給予了授權拍攝。
導演之前的作品有《好死不如賴活著》、《請為我投票》以及《世界最大的中國餐館》、《日出日落》等,其中,《好死不如賴活著》反映河南艾滋病家庭,曾獲多想紀錄片大獎。2007年,講述小學生班級選舉的《請為我投票》入圍2008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在觀看完畢全片之后,可以理解其為何被稱為產房版“釜山行”:
中南醫(yī)院婦產科,形形色色的故事上演從沒有停過,5萬塊錢能救一大兩小三條人命,手里只有5千元的丈夫,借錢、貸款、抵押房產此時都行不通,“拯救小鳳之女”變得不可能完成;李家?!安饛棽筷牎笔最I,面對夏錦菊保住子宮的請求,露出艱難而猶豫的眼神。心臟兩次停跳,換血2萬毫升,他如何剪斷“炸彈”上的紅藍線,她又能否在“鬼門關”前轉身?命懸一線之際,“生死時速”讓人目不轉睛。年輕媽媽李雙雙腹中的胎兒,引產似乎已被當?shù)貎?yōu)生科判定,李家福團隊卻提出實施刨宮產,搶救微弱的性命。救,可能傾家蕩產,一生背負沉重的負擔;不救,可自己的骨肉,如何走上內心的審判廳。年輕的爸爸該如何踏上這段產房的“釜山行”。
整個紀錄片的故事發(fā)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婦產科,一位是被農村現(xiàn)實打敗,不惜一切代價生男孩的河南媽媽;一位聽取優(yōu)生科建議后想要引產30周胎兒的雙胞胎媽媽;兩位患“兇險性前置胎盤”疾病的產婦,面臨大出血、子宮破裂的危險。
作為中國第一部早產主題紀錄片,《生門》惹來紀錄片行業(yè)關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不但涉及早產兒題材,更是早產兒背后的社會、文化等問題進行了復雜呈現(xiàn),尤其是磨難背后體現(xiàn)的人間真情、無論媽媽們奮不顧身的大愛、還是親友們萬眾一心的愛心接力、醫(yī)護群體的真情與風險,都在全力為早產兒門打開一扇“生門”。
導演陳為軍在手記中這樣寫道:“醫(yī)院的婦產科就是一個高度濃縮了的滾滾紅塵。在這里集結了窮與富的對比、生與死的掙扎、舍與得的糾結、老與少的代購”,電影《生門》前后拍攝耗費時間700余天,多機位跟蹤拍攝,真實完整記錄了40個家庭在迎接新生命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完整交織成為跌宕起伏、生息綿綿的繁衍史詩與寫真。全片可見生命如此之輕,也可見生命如此之重,在刻畫紀錄每一個小生命來到世界上的儀式感、焦灼感的同時,將故事的張力如實呈現(xiàn)。
天地輪回更新,萬物不息生生
《生門》的主題曲是《生之門》,當然為了將紀錄片商業(yè)化,主創(chuàng)團隊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專人譜寫演唱等等。
天地輪回更新
萬物不息生生
茫茫人海相遇
多少夙愿成真
你在我家降臨
是否前世已注定
未來路再坎坷
我們攜手同行
生之門
神秘的相約與命運
前一秒不知后一秒
生與死有時很遠 有時很近
生之門
美麗的造化與饋贈
這一刻哪管下一刻
死與生有時好重 有時好輕
在歌手金志文的演繹下,《生門》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更加溫情暖心。有句俗話說“我們可能不知道如何離開,但是應該知道從何而來”,這是人類天性身處“追根溯源”的情懷和動力。所謂“生門”即“生命之門”,紀錄片的進入院線亦是為了可以讓社會大眾有機會找回初心,在各類媒體宣傳中,眾人皆以必須帶著母親一起前往觀看的電影來推介《生門》。
在此回顧紀錄片關于生死、去留、生男生女、早產、難產的故事。
第一位媽媽夏錦菊,男嬰成功產出,但迎接她的是大出血,唯一的辦法就是切除子宮。片中的主治醫(yī)生李家福,江南地區(qū)最負盛名的產科醫(yī)生,在正常的理性判斷下建議切除,并且給夏錦菊的父親下了病危。要命還是要子宮,在麻醉中迷迷糊糊的她說:“醫(yī)生,你能不能想想辦法,我才33歲…”,堅持要保留子宮。為此,全體醫(yī)護人員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子宮保衛(wèi)戰(zhàn)。產婦兩次心臟停跳,輸血量1萬3千毫升,相當于全身換血四遍。
第二位媽媽李雙雙,孕齡28周,妊娠高血壓,孩子已經沒有胎動,胎心正常。家屬擔心孩子有問題,要求實施引產。根據(jù)有關法規(guī),28周的的嬰兒是一條命,不能實施引產。糾結于要和不要這個小生命,醫(yī)生和家屬發(fā)生了激烈的矛盾沖突。救,可能傾家蕩產,一生背負沉重的負擔;不救,可那是自己的骨肉,如何走上內心的審判廳。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每個人都有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利,每個人也都有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的不同價值觀。
第三位媽媽陳小鳳,從云南遠嫁武漢。中央型前置胎盤,雙胞胎、重癥糖尿病,預估5萬多的手術費,沒有任何醫(yī)保,隨時會大出血,手里只有5千元,保大人還是保小孩?
醫(yī)生面無表情地告訴這位爸爸,不交錢便沒有辦法進行下去,藥和手術都是交錢過了電腦才能發(fā)放和安排。醫(yī)生說:“沒錢有沒錢的方案。如果說沒有錢你就要考慮保大人還是保小孩?”爸爸表示:“我都得保呀,可實在湊不到錢呀?!辫F漢柔情,淚灑病房。對于醫(yī)生的詢問,這位手頭空空的爸爸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不管命賤還是命貴,對于父母來說,子女都是無價的。
第四位媽媽曾憲春,為了生一個男孩,懷了第三胎。妊娠晚期,子宮穿透,命懸一線。賭命懷胎,換來丈夫的懺悔和全家的熱淚。封建思想,地方舊習,竟然還有此等愚昧的地區(qū),這里不想再過多的討論。但是希望“生男生女都一樣”這一觀念早日取代“重男輕女”這一陋習。
看《生門》,盡管只有四個家庭的故事,卻猶如人生洗禮,素色的記錄之下,仿佛窺見最初來到世界上時,每一個獨立個體如何用本真的眼睛來看待世界的模樣。
紀錄片市場的“春天”不會太遠
從院線的排片上來看,《生門》目前的排片量并不多,整個上海每天上映的院線不到10家。
對此,投資方給出的回應是:投資《生門》這樣的紀錄片,不只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時候意義大于商業(yè)。而其出品方的公關負責人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認為《生門》在院線以外,還會通過其他渠道進行消化,從而產生一個整體的盈利。在這場與生命的約會中,《生門》在大量的中景、遠景鏡頭中,完成真實記錄。在眾多看似被迫的主動的細節(jié)中,帶領觀眾頓悟愛的本質就是奉獻和犧牲。
近年來,始于《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熱逐漸帶動起中國觀眾的紀錄片視聽胃口,現(xiàn)象級作品在熒屏與互聯(lián)網上不斷出現(xiàn)。與此同時,國家的產業(yè)和播出政策也不斷釋放正能量,促進這一波紀錄片制播的暖流持續(xù)發(fā)酵。
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紀錄片行業(yè)總投入為30.24億元,總收入46.79億元,比上一年大幅增長。在此背景下,商業(yè)電影院線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闖入者”:2015年,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過審的紀錄電影共有34部,其中14部進入院線放映,均創(chuàng)下了近5年的新高。
從票房1700萬元的紀錄電影《旋風九日》到《喜馬拉雅天梯》,再到今年以6600萬元票房刷新中國電影紀錄片票房紀錄的《我們誕生在中國》,電影紀錄片不斷有“黑馬”跑出。
“拍攝一千部影片,真正到院線上映的只有200部,其中盈利的還不多,這種劇情片的二八定律,對紀錄片也一樣。對于紀錄片來講,這個挑戰(zhàn)更加嚴峻,因為紀錄片很多,但震撼性的紀錄片不多?!痹诖碎g舉行的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jié)上,資深電影發(fā)行人、上海唐德影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軍說,紀錄片是有希望走向市場的,但在成為“黑馬”之前,自己本身要經歷錘煉。此次《生門》發(fā)行就是唐德影視,在與他們的90后發(fā)行工作人員交流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此類紀錄片的熱愛,紀錄片的“春天”何時來臨將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需要一部部作品的積累,絕非一蹴而就。
在《生門》公映前,趙軍曾聯(lián)合另外兩位資深發(fā)行人為影片發(fā)起了25城近100家影院“先觀影后付費”活動。觀眾看完覺得好再買票,覺得不好可以“甩甩手走人”,盡管如此,已完成的87場放映也收獲了18萬元票房。重慶觀眾傅德鵬看完影片之后說:“整部電影的題材特別新穎,之前在大銀幕上從來沒看見過的題材,看得讓人心靈震撼?!?br/>
“紀錄電影不光要簡單捕捉世界,更要懂得講故事。沒有按照講故事的想法去拍的,這往往是跟觀眾失之交臂的原因?!敝袊o錄片制作重鎮(zhèn)——中央新影集團董事長也金越表示,院線平臺依然是一個藍海,對于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是否挖掘到觀眾心里想要的那個題材,是否具備了能夠講好故事的能力,是否具有制作高品質影像的基礎。
(編輯:陳佳雯)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