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13套新聞頻道公布了一段“遼寧”號航母的內部視頻,從畫面中可以非常明確的看到遼寧號的“核心”——動力艙的全貌。盡管“遼寧”艦已經服役4年多,航行歷程也早超過上萬海里,可動力艙幾乎跟剛出廠一樣。8座КВГ-4型鍋爐幾乎是一塵不染,再對比前些日子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公布的畫面,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也解釋了前些日子到訪中國“遼寧”號航母的俄羅斯海軍司令科羅廖夫為何會留下一張非常經典的表情復雜而又無奈的照片。畢竟對比后,同樣都是1143.5型航空母艦,俄羅斯航母被貶為“黑煙航母”,而中國航母經過自己的努力下了苦功后,獲得了新生。
遼寧艦是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前身是蘇聯海軍未建成的“瓦良格”號航母。瓦良格號是一艘大型常規(guī)動力航空母艦。外形高大威武,是典型的蘇式艦艇風格。 它以4臺蒸汽輪機與4臺蒸汽式鍋爐為動力,4軸4槳雙舵推進。艦首使用滑躍式起飛甲板,艦艇中部設有4道飛機降落阻攔索及1道應急阻攔網。艦橋為島式建筑位于飛行甲板右側,前后各有一臺甲板、機庫升降機。
上世紀80年代,“瓦良格”號由蘇聯軍方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建造。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時,“瓦良格”號還在船臺之上,建造進度為68%。烏克蘭無力建造,于是決定拍賣。 1999年,澳門創(chuàng)律旅游娛樂公司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廢鐵價買下了瓦良格號。聲稱是為了改裝成為大型海上游樂平臺。1999年7月,在拖船的牽引下,瓦良格號駛離黑海造船廠,踏上前往中國的漫長航程。 期間經過多番波折,經過國家力量的具體干預,瓦良格號歷時4年終于在2002年3月3日抵達中國大連港。第二天,澳門的創(chuàng)律公司就注銷了營業(yè)執(zhí)照。
瓦良格號赴中國路線圖: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土耳其北部黑海(歷經波折)---->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愛琴海---->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桑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中國南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于抵達大連,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年的艱難遠航。
然而,與對師出同門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西方確實充滿了諷刺——“黑煙航母”。在中國網絡上分為非常明顯的兩種意見:一方面,有人認為,俄羅斯航母現在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這一選擇就是是否需要繼續(xù)維持這樣一艘已經開始冒著黑煙,并不能夠超過20節(jié)以上作戰(zhàn)航速的航母?另外有人認為,俄羅斯航母這種冒著黑煙仍然沖上戰(zhàn)場的行為,是一種非常英雄的行為。也是俄羅斯大國存在的象征,敢于大洋亮劍,這樣也讓大家對俄羅斯有了全新的認識。不過,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回避一個問題,經過了三十年的雨打風吹,俄羅斯這條“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已經面臨了相當嚴峻的時刻,而這樣嚴峻的時候,也是由于俄羅斯近30年以來軍事工業(yè)的不斷的衰落,請注意是“衰落”,這個衰落是源自于經濟發(fā)展和軍工發(fā)展的不協調,也是俄羅斯需要再度回頭,補課的一個關鍵點。
我們先說俄羅斯航母“冒黑煙”是如何造成的。網絡上有很多圖片顯示俄羅斯航母這次“冒黑煙”,其實是在低速狀態(tài),而不是在高速狀態(tài)。低速狀態(tài)下,俄羅斯航母的航速大約是在12到18節(jié)左右。在這個速度下,燃油燃燒實際并不充分。而且,全世界的,各種無論是蒸汽輪機也好,或者燃氣輪機戰(zhàn)艦也好,都有這種情況發(fā)生。所以,并不能說俄羅斯航空母艦就是破爛貨。但是,確實因為這樣情況,俄羅斯這條唯一的堪稱“國寶級”的航空母艦被人看扁了,尤其是被西方“貶”得幾乎一文不值。
實質上,俄羅斯航空母艦的維護不力才可能是這次“冒黑煙”的癥結所在。這也是俄羅斯不可能避免的情況,尤其是缺少專業(yè)技工和專業(yè)軍士,長期得不到專業(yè)級的維護和保養(yǎng)。就算進入船塢大修也不過就是刷油漆和電線、表面管線的更換。根據俄羅斯方面的回憶,在三十年的過程中,“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關于蒸汽管道大的故障就至少有三次,小的故障更不計其數。而這些大故障每次的維護和解決,基本上是相對“湊合”完成的,之所以說湊合,也是我們前面說的原因,就是沒有專業(yè)的技工和維護人員,沒有專業(yè)配套的航母維修備用零件,只能湊合。就連更換蒸汽主管道,這樣航空母艦必須要做的事情,俄羅斯完成的也并不十分順利,甚至有部分管線從“庫茲涅佐夫”號離開船廠那天起就沒有更換過,這是不可思議的情況。而且在網絡圖片上,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庫茲涅佐夫”號鍋爐動力室的內部的,基本是處于漏油和污穢不堪的情況,雖然有人說這是一種“戰(zhàn)斗民族”的本性。但是,根據海軍的作戰(zhàn)習慣,哪怕是最艱苦的蒸汽動力室,也要盡可能的保持干凈,這樣方便在關鍵時刻,尤其是在作戰(zhàn)時能夠準確的判斷故障的發(fā)生地。
俄羅斯海軍司令科羅廖夫在中國的訪問時,尤其是在中國的“遼寧”艦上,表情十分嚴肅,甚至可以說是復雜。如此復雜而又嚴肅的表情背后,則代表著俄羅斯近些年來在潛艇、航母等海軍大工程上所表現出來的不足。大量的艦艇不能及時交付,核潛艇工業(yè)算相對保持較快的發(fā)展,其余的水面艦艇,包括航空母艦制造,基本都處于停滯狀態(tài)。還有超過萬噸的大型戰(zhàn)艦的建造,俄羅斯已經許久沒有進行了。當然,俄羅斯并不是一無是處,他們在努力恢復紅色帝國時代大型艦艇,尤其是解封核動力巡洋艦方面,已經有所動作。但是,這些動作都需要時間,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是根本不希望給俄羅斯任何喘息之機,寄希望通過不斷絞殺,不斷碾壓俄羅斯的活動空間,讓這個曾經昔日的帝國被徹底扼殺掉。
俄羅斯通過幫印度修復航母倒是恢復了一些航母的配套產業(yè),但是距離重新再造一艘新航母仍有差距。而中國通過維修“遼寧”號航空母艦,恢復了一整條航母生產線。尤其是特種鋼板和特種鍋爐等等,因此才能保證在001A航母的建造過程中,實現全國產化。這可不是買來靠來的,這是中國無數軍工人下了苦功獲得的,不能忘記這些軍工人員在中國航母事業(yè)中的付出。
未來,如果俄羅斯肯放下身段跟中國進行全面的合作,那么最高效的辦法,或許就是讓俄羅斯航母到中國來進行大修。不過,畢竟這是俄羅斯的戰(zhàn)略資源,甚至可以說是大國的最后榮光。如果俄羅斯不能在短期內解決自己造船業(yè)的困境,或許未來俄羅斯海軍司令臉上無奈又復雜的表情,可能會更多。畢竟對決是個長期過程,不可能短期內通過核武器解決問題。美國曾經拖垮過一個俄國,不在乎再通過30年拖垮一個新俄國,這才是考驗俄羅斯的時刻。
(編輯:方梁 王玨)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