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要說到“怕老婆”的地方代表,非上海男人莫屬。
不過,如果你看到繪制于晚清的《新出清朝世界十怕妻》這幅小校場年畫,就可以知道這一現(xiàn)象在上海早有傳統(tǒng),還有過之而不及,諸如做家務、敲大腿、洗襪套都不算什么,竟然還要鉆板凳、跪踏板、打板子、頂夜壺,簡直就是“酷刑”。并且,還是上海畫匠自揭其短、自嘲自笑。
在紙上印出了上海灘的社會萬象和大千世界,甚至是新聞事件,具有濃濃的都市風情,這就是獨特的小校場年畫。
19世紀60年代,小校場年畫在上海誕生,但活躍時間僅僅50年。至今可考的小校場年畫僅1000幅左右,其中300幅為上海圖書館館藏,數(shù)量為海內(nèi)之冠。
1860年太平軍東征期間,不少蘇州桃花塢業(yè)主和工匠為躲避戰(zhàn)亂來到上海,在上海小校場(今黃浦區(qū)舊校場路)重操舊業(yè),促使上海的年畫市場迅速繁榮起來。清同治、光緒年間,小校場年畫盛極一時,在短短200余米的街面上聚集了幾十家畫鋪,形成了年畫一條街,小校場年畫也就成為了上海年畫的代名詞。
上海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嚴潔瓊,自十幾年前開始研究小校場年畫。在她看來,小校場年畫融入地域、時代特色,真實記錄了上海開埠后五光十色的市井民情、洋場風俗,描繪了開埠之初西風東漸的滬瀆風情,反映了華洋兼容、新舊接替的社會風尚,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表述載體。
小校場年畫中涌現(xiàn)出了大量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上海新造鐵路火輪車開往吳淞》、《新出夷場十景》、《上海四馬路洋場勝景圖》等,表現(xiàn)的都是世上風情、新事物及日常生活的新面貌。
中國畫畫家葉雄,偏愛老上海題材的創(chuàng)作。在他看來,小校場年畫繼承了蘇州桃花塢年畫的精致、典雅,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一個"新"字。比如,《豫園把戲圖》就是把各種雜技場面集中在了一張年畫中,展現(xiàn)出了全景式的畫面。這在民末清初,是非常新穎的表達方式。
從鼎盛,到1910年被月份牌取代,小校場年畫只經(jīng)歷了短暫的輝煌。不過,百多年后的今天,"小校場年畫"IP,又重新回歸了人們的視野。
"旗開得勝"杯子"、"狀元及第"襪子、"仕女"便簽??不僅有好彩頭,還有濃濃的江南味道,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上,這批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亮相驚艷了不少觀眾。其中,"五谷豐登"料理盤還是獲得今年"上海優(yōu)選特色伴手禮"的金榜榜首作品。
上海圖書館副館長林峻表示,小校場年畫是海派文化最初的記錄者,可是如今已經(jīng)沒有了傳承人。在建設海派文化、紅色文化、以及擴展到長三角的江南文化過程中,實物展覽是一方面,從文創(chuàng)的角度來說,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把藏品變成展品、變成宣傳品。
除了今年開發(fā)的第一批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未來還將有更多小校場元素融入其中,打造一個從年畫里了解海派文化的窗口,反映小校場年畫里包容、開放、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精神內(nèi)核。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孫悅 李連達)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