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霍夫卡大壩被炸毀,究竟誰是“幕后黑手”,俄烏仍然各執(zhí)一詞。
對此,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分別和兩國領導人通電話并指出,可以成立一個由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與聯(lián)合國四方專家參與的委員會,以調查水壩被炸事件。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俄羅斯國防部6月7日稱,莫斯科時間6月5日晚,烏克蘭偵察破壞小組在哈爾科夫州炸毀陶里亞蒂-敖德薩液氨輸送管道,該“恐怖行徑”導致平民受傷,俄軍無人傷亡。
另據(jù)今日俄羅斯通訊社6月7日報道,在這條液氨管道遇襲后,有烏克蘭士兵死于氨中毒。
當天,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說,據(jù)初步估計,修復這條受損的液氨管道需要1至3個月時間,俄方將努力查明該管道爆炸的相關情況。
烏克蘭哈爾科夫州軍事行政長官西涅古博夫則連續(xù)兩天在社交媒體發(fā)文稱,位于該州東北部庫皮揚斯克區(qū)的陶里亞蒂-敖德薩液氨管道區(qū)段在6日和5日分別遭到襲擊,位于馬修托夫卡村的該管道泵站受到6次炮擊。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張弘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用基礎設施遭遇襲擊,俄烏沖突正在走向升級,風險不斷外溢。雖然目前無法確定誰是肇事者,但負面影響正在逐漸擴大,全球經濟、秩序以及糧食安全也隨之會嚴重受損。
(看看新聞knews編輯:馬盈盈)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