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含義,它不僅銘刻著國家和家族的榮譽,也標志著國家的安定與強盛。在危亂之世,守鼎更是在守護道義,守護民族氣節(jié),守護中華文明。有這樣一個家族,在民族危難之際,風雨動蕩之時,傾盡心力去保護寶鼎,守護國家千年文脈。這就是潘氏家族。潘氏一族為了一雙寶鼎,奉獻了一生的守候。
蘇劇《國鼎魂》就是根據(jù)潘氏守鼎的真實故事來進行改編的。蘇州素有“貴潘”之說。潘氏一門,在清代出過一狀元、八進士、十六舉人,有“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之美譽?!百F潘”還是清朝鼎鼎有名的收藏之家,除毛公鼎外,“海內三寶”之大盂鼎、大克鼎皆為“貴潘”所藏。
到了潘祖蔭這一代,他立下了“謹守護持,決不示人”的家規(guī)。此后潘府歷經戰(zhàn)亂,屢遭逼迫,以潘祖年孫媳潘達于為代表的潘家后代恪守家規(guī)、護佑國寶。新中國成立后,潘達于代表潘氏家族將大盂鼎、大克鼎無償捐獻給國家。本劇全面地呈現(xiàn)了蘇州女子潘達于守鼎、護鼎、捐鼎的傳奇經歷,譜寫出了一曲為國護寶的“時代正氣歌”。
蘇劇發(fā)源于蘇州,被稱為“灘簧之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劇和昆曲、評彈并稱為蘇州藝壇“三朵花”?!秶辍肥翘K劇傳習保護中心成立后的第一臺戲,經過了多次劇本修改,持續(xù)排練、演出的打磨才最終創(chuàng)排而出。
本劇在保持蘇劇純正韻味的基礎上進行了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唱腔設計上,以蘇劇基本曲調“太平調”為主,根據(jù)需要采用了“弦索調”、“南方調”、“流水板”等曲調以及快板等快節(jié)奏板式,以推進劇情與人物心理,使唱腔富有現(xiàn)代氣息。
昆曲、蘇劇藝術大家王芳老師以深厚的功力,在劇中成功塑造了潘達于這個年齡跨度極大、內心張力豐富的人物形象,揭示了這一命運坎坷的普通女子在艱難、長久、孤獨、堅定的守護中深沉的個人犧牲精神和厚重的人文堅守價值。
《國鼎魂》主創(chuàng)者們將這一頗具傳奇色彩的鄉(xiāng)賢義舉搬上戲曲舞臺,意在向以潘達于為代表的國寶守護者、文化傳承者致敬。具有古典意蘊和柔美氣質的蘇劇成功駕馭了這個帶有厚重歷史感的現(xiàn)代題材,在劇種復興的道路上對自身藝術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嘗試和探索。
本劇為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參評劇目。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