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代先生到小付家莊游玩時遇到了驚險一幕,在距離岸邊100多米的海水里被海蜇蜇傷,無法自行返回,好在有其他游客及時出手相救,讓他脫離險境。
代先生說,6號下午4點半,他和家人一起到小付家莊景區(qū)游玩,他給自己裝備了一身行頭,全身只露出額頭一小塊皮膚,然后獨自下海,享受捕魚的樂趣。代先生稱自己游泳游的不太好,但在水面上能勉強漂浮著,當時那天去了帶一個扎魚的魚槍,身上穿一個潛水服,就是全包裹那種的,戴個呼吸器,戴個潛水鏡,趴在水面上。他正集中精力找魚時,突然間感覺到額頭一陣刺痛。
代先生意識到被海蜇蜇了,打算回到岸上處理一下,當時他距離岸邊100多米,往回游時,身體出現(xiàn)了不適癥狀,游不動了。當時他感覺到迷糊,有氣無力的,身體好像有點不聽使喚了,但是大腦還是清醒的。
代先生說,他環(huán)顧四周,看到附近只有一位男士在游泳,他用盡力氣呼救,對方聽到后立即游到了他身邊,并把隨身攜帶的一個小游泳圈給了他,但游泳圈太小,沒法套在身上,他就抱在懷里,躺在水面上,由那位男士推著他回到岸邊。上岸后他的體力雖然有所恢復,但被海蜇蜇過的額頭變的通紅,出現(xiàn)了很多疙瘩,還很疼,他趕緊回家,用明礬水清洗了額頭,過了4天,不適癥狀才徹底消失。
代先生說,上岸后他對救他的好心人表示感謝,希望留下對方的電話,但對方拒絕了,只說自己姓陳,是大連理工大學的教師,陳老師陪他休息了一會兒,見他體力恢復了,就又下海游泳去了。代先生稱自己非常感謝陳老師,沒有陳老師他有可能說不上咋回事了,還激動地說:“這是恩人啊,我得感謝感謝”,陳先生說再去海里玩一會兒,不用他感謝,稱誰碰到了都能幫忙的。
“海蜇”是對大型水母的一種俗稱,在我市周邊海域,主要有四種大型水母,分別是海蜇、沙蜇、白色霞水母和海月水母,而蜇傷人的,絕大部分都是沙蜇,每年8、9月份,是沙蜇到近岸水域繁殖產(chǎn)卵的季節(jié),往往就會與游泳者“不期而遇”。沙蜇口腕以及觸須分布了大量刺細胞,毒性很強,人體一旦接觸后,刺細胞會遺留在皮膚表面,需要及時處理。
市皮膚病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副主任醫(yī)師董昳蒞解釋說,首先就是不要用淡水沖洗,因為用淡水沖洗會把皮膚上那些沒有釋放毒素的刺細胞,刺激它釋放毒素加重過敏或者中毒的癥狀,可以用干毛巾或者衣服,如果都沒有的話哪怕用一些沙土,可以把皮膚上面粘液的那些東西擦掉,擦掉完以后可以用海水沖洗,或者使用明礬水,或者碳酸氫鈉水,就是用堿性的水做沖洗,或者是濕敷。
人被海蜇蜇傷后,癥狀會因為海蜇種類、蜇傷面積、個人體質(zhì)而有差異,如果自行處理后,癥狀不能得到緩解,應該及時就醫(yī)。
市皮膚病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副主任醫(yī)師董昳蒞說,如果毒素入血以后,濃度比較高,或者毒素比較強的時候,甚至出現(xiàn)急性的腎衰竭、肺水腫,這種都是需要搶救的,嚴重的會出現(xiàn)死亡。
此外,海蜇蜇傷后引發(fā)的刺激性皮炎及身體過敏反應有一定持續(xù)性,部分患者經(jīng)過治療,癥狀消失后兩、三天,甚至兩周后,仍會再次出現(xiàn)過敏癥狀。
(素材來源:遼寧臺新聞中心 實習編輯:胡馳宇)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