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0年前,新中國成立時,世界有疑慮也有期待。70年后的今天,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各國的利益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度融合。
《與世界對話》專訪全球多位名人政要和各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崛起的中國如何與世界其它國家一起面對挑戰(zhàn)。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中美貿易副部級磋商落下帷幕,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fā)表的簡短聲明中,用"富有成效"這樣的詞來形容兩天的會談,這是否意味著即將在10月舉行的新一輪高級別磋商能夠得新進展?
面對昔日合作共贏逐漸被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摩擦所代替,美國商界又是怎樣看待這場貿易爭端的的呢?《與世界對話》專訪美國保險業(yè)巨頭史帶集團董事長、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莫里斯·格林伯格,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貿易戰(zhàn)不是美國企業(yè)的錯
今年5月,美國公共電視臺PBS播放了一部名為《特朗普的貿易戰(zhàn)》的紀錄片,片中采訪了大量中美的企業(yè)和專家,從他們的視角來觀察這場世界兩大經濟體的碰撞。其中一個觀點認為,中美之間之所以出現(xiàn)貿易不平衡,是因為大量的美國企業(yè)都將重心放在了中國市場。
對此,格林伯格有著不同的看法,"美國的公司并沒有錯,他們只是非常努力地想要賣出更多的產品,或者在中國開拓自己的生意。"
1975年,格林伯格第一次來到中國,率領史帶集團旗下的AIG團隊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簽訂協(xié)議,成為首家同中國合作的境外保險機構。1992年,AIG又在上海設立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獲得了中國的第一張外資保險營業(yè)執(zhí)照。
中國是美國公司無法抗拒的市場,這也是AIG在中國發(fā)展的切身體會。格林伯格指出,"世界需要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能夠有好的關系,有好的營商的環(huán)境"。
中美應當互相提高 而不是互相爭執(zhí)
上世紀九十年代,當中國在為加入WTO幾經挫折的時候,格林伯格在美國國內積極奔走,敦促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永久性最惠國待遇,并盡快完成與中國的入世談判。
在格林伯格看來,中美之間的摩擦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由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決定的"。近年來中國的迅速崛起,讓曾經穩(wěn)居第一寶座的美國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近期中美雙方都釋放出一系列積極信號,格林伯格認為,"中美關系總是起起落落的,這一系列信號意味著'起'的勢頭終將壓過'落'的勢頭,中美應當互相提高,而不是互相爭執(zhí)。"
金融開放會影響金融安全?這種擔憂沒必要!
作為首任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yè)家咨詢會主席,早在1989年,格林伯格就曾提出:上海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想就是要搞金融中心。為了打消國有銀行競爭不過外資銀行的顧慮,格林伯格還建議中國可以立法,通過設置保護條款,來約束外資銀行。
如今,一系列建議都逐漸成為現(xiàn)實,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中國金融業(yè)開放逐步推進,對外資銀行、外資保險的開放力度也越來越大,在最新出爐的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shù)中,上海已連續(xù)三次蟬聯(lián)第五。
不過,格林伯格也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開放的步伐還要更快一點,步子也可以再大一點。或許有些發(fā)展中國家擔心,金融業(yè)開放的步子太大會影響金融安全,但在格林伯格看來,這種擔憂完全沒有必要。
中國金融業(yè)已經具備了迎接國際競爭對手的實力,進一步打開市場、真正引入國外金融機構,不僅能為中國消費者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也將促進國內金融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訪談實錄:
蔣昌建: 格林伯格先生,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第一個問題想問您,最近美國的公共電視臺PBS播放了一個紀錄片,這個紀錄片的名字就叫做《特朗普的貿易戰(zhàn)》。這個紀錄片中有一個觀點,認為中美之間之所以出現(xiàn)貿易的不平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在中國做生意的這些企業(yè)所造成的,您怎么看這個觀點?
莫里斯·格林伯格:我所知道的美國公司都非常努力地想要賣出更多的產品,或者在中國開拓自己的生意。中國是個大國,在中國有很多的美國公司,我自己的公司進入中國有好多年,我們今年將在中國慶祝公司成立(成立)100周年。我從1975年起就前往中國,在中國開始了保險業(yè)務,幫助了中國保險業(yè)的發(fā)展,然而我們公司的規(guī)模還是很小,但我們努力地在中國開展生意。所以美國的公司并沒有錯,美國的公司有中國公司所沒有的優(yōu)勢,反過來也是一樣,我想世界需要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能夠有好的關系,有好的營商的環(huán)境。
蔣昌建:我記得中國在進入WTO的時候,您和一些企業(yè)家來積極促使中國進入到WTO,可以說那個時候你們對華盛頓的決策多多少少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在今天中美關系微妙的時期,或者是敏感的時期,我們聽到有一種說法,那些想為中國說些好話的學者或者是企業(yè)家似乎在保持一定的沉默,或者是聲音不像過去那么大了。所以我想問您,您現(xiàn)在發(fā)聲的話,華盛頓方面還會特別在意嗎?還是說您也保持一段時間的沉默,等到機會來了再說些什么?
莫里斯·格林伯格:在有些領域,他們現(xiàn)在就會暢所欲言,但是在有些領域就要等一等。但是我覺得,我之前也這么說過,中國和美國應當解決他們之間的分歧,繼續(xù)進行貿易,而不是進行貿易戰(zhàn),貿易戰(zhàn)是不合理的。我希望中美之間的分歧能夠放到一邊,并且得到解決。當然確實,我們當時是希望幫助中國進入WTO,我們也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幫助中國進入WTO,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也經常去中國,可以看到,中國現(xiàn)在發(fā)展得很好,現(xiàn)在經濟規(guī)模也很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經濟體。所以說沒有什么理由中美之間不應該繼續(xù)進行大規(guī)模貿易。
蔣昌建:您是很樂觀的。的確,在前一段時間您也說到,中美關系總是起起落落,但最終一定是起的這個勢頭來蓋過落的勢頭。最近我們可以看到雙方都在釋放一些積極的信號,能夠緩和雙方的關系,那么從您的判斷來講,現(xiàn)在是起的勢頭來到了嗎?
莫里斯·格林伯格:是的,我想是這樣的。對兩國來說,以及兩國的人民來說,中美有積極的關系都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倳幸恍├щy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在中美之間這是中美兩國的體量決定的。而且中國正在崛起,之前很多年中國是處于國際關系之外的,相對而言是比較新的國家,因此我們要有一點耐心。但是我對此還是很樂觀,我們應當互相提高,而不是互相爭執(zhí),我還是很樂觀的。
蔣昌建:我們都知道,您對上海特別熟悉,當了30年的上海國際高參。1989年,您就跟當時的上海市市長朱镕基說,上海應該建國際金融中心,很顯然上海在加速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從您的角度來講,上海要真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話,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發(fā)展?或者是說,還有哪些不足需要進一步地來提升?
莫里斯·格林伯格:我在上海的經歷是很積極的。上海已經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而且也試圖讓它的市場更加開放。上海有一些地區(qū)的監(jiān)管規(guī)則,和上海其它地方是不一樣的,資金可以自由流動,也引來了很多的投資。我的公司在上海除了保險業(yè)務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大規(guī)模的投資組合,上海的監(jiān)管規(guī)則也是積極鼓勵外國公司來上海投資的,上海的投資環(huán)境是非常好的。我想要有更多的自由,相關規(guī)則要鼓勵有這樣的自由,而不是加以阻撓,我想上?,F(xiàn)在正在正確的道路上。
蔣昌建:從您專業(yè)的角度來看,發(fā)展中國家一方面要開放自己的金融業(yè),另一方面又得保障自己金融體系的安全,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
莫里斯·格林伯格:我認為這種擔憂沒有必要,比如美國有一個非常復雜的金融市場,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也做同樣的事情,讓中國擁有一個同樣復雜的金融系統(tǒng),來滿足中國的需求。中國有14億的人口,而且也在快速增長,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中國也要打開這個市場,來和外國公司共享市場。中國已經和世界的很多國家在進行貿易,如果中國想在外國市場做生意,那么反過來,中國也要允許外國公司來到中國的市場進行運作。
蔣昌建:再過一段時間中國人民將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從您的觀察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成立到現(xiàn)在,給整個世界帶來的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莫里斯·格林伯格:首先,我想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是經歷了長足的發(fā)展,而且更加開放,這是非常積極的,這也是中國應當繼續(xù)做的。中國應當保持開放,鼓勵外國投資進行更多貿易,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我想這樣中國會從中受益。
蔣昌建: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謝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訪。
莫里斯·格林伯格:謝謝。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丹 張經義 李源清 編輯:畢俊杰 方菲菲 王仲 趙歆)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