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在湖北隨州,考古工作者在對曾侯乙墓葬進行發(fā)掘時,出土了舉世聞名的曾侯乙編鐘。據(jù)稱這套有著2400多年歷史的編鐘,出土至今一共就奏響過三次。而其中一次,便是國際知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在為香港回歸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奏響的。
譚盾老師在接受看看新聞Knews記者采訪時說道,當(dāng)時能夠錄制成功,從博物館旁邊農(nóng)家樂買的幾斤肉包子功不可沒!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曾侯乙編鐘,又藏著多少古人的智慧和浪漫?
考古的意義,并不只是為了獲得驚世文物,而是要理清這些遺址和文物背后整個中華民族文明的發(fā)展脈絡(luò)。禮、樂、射、御、書、數(shù),古人把“樂”放在了僅次于“禮”的重要位置。這些古老的樂器,是否能夠幫助我們從精神上穿越回古代,去對話先人呢?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世一 朱亦敏 李維瀟 張聰 張勇 潘凱)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