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龍華機場,不少老上海人仍然能說出一二,它舊址位于上海市中心區(qū)西南部,黃浦江的西岸,毗鄰著名的龍華寺,因而得名。龍華機場一度為東亞地區(qū)最大的國際機場,是中國民航的發(fā)源地之一,也是中國運營時間較長的機場之一。
而如今,曾經(jīng)的龍華機場已搖身一變,成為現(xiàn)在的徐匯跑道公園,更是市民及辦公人群休閑放松的城市綠洲。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向跑道公園項目總設計師張斗了解到,當初在項目設計之初,設計師團隊就極力地保留了機場跑道的航空歷史印記,以機場跑道為原型展現(xiàn)航空歷史印跡,就利用原有機場跑道現(xiàn)成的線性空間,呼應城市、運動和休閑的“質感”,修成現(xiàn)在可供人與自行車通行的跑道。
除此之外,跑道公園通過“雨水花園”的設計,真正秉承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與其他超大城市所面臨的困境類似,上海在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中也產(chǎn)生了一系列問題。城市熱島效應加劇和不透水地表激增直接導致了近年來與日俱增的惡劣天氣和暴雨。大量含有汽油及重金屬的道路地表徑流經(jīng)常不經(jīng)過處理就被直接排入附近的河道,是導致上海地表水質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做好雨水的收集、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跑道公園則將雨水花園作為重要的設計要素引入跑道公園。借助特殊的雨水口裝置設計,使得過量雨水可以直接流入雨水總管,減少了在暴雨天氣里道路積水的可能性,真正做到雨天不濕褲腳。此外,云錦路上的雨水徑流將被導入沿道路布置的雨水花園中,以沉淀固體懸浮物,達到減少污染的作用。這將對改善水質、創(chuàng)造棲息地價值作出巨大貢獻,也將有助于節(jié)省公園的長期運營成本,特別是灌溉成本。
記者在現(xiàn)場觀察到,跑道公園的雨水花園的每一段都設置了不同主題的植被,以呼應周邊的開發(fā)性質和功能。高耐竹材制成的棧道穿行于本土濕地花叢中,使人們得以近距離欣賞花園中的植物、昆蟲和鳥類。
除了秉承“海綿城市”的建設思維之外,據(jù)介紹,在跑道公園的設計當中,龍華機場區(qū)域現(xiàn)有的建筑特點也有所體現(xiàn)。在靠近跑道公園北側,一大片跑道在龍華機場關閉后被長期用作公共停車場,跑道大量鋪面得以較好保存。據(jù)了解,未來,這里還將建設一座觀鳥園,保存狀況較好的混凝土將作為樹林中的休息平臺,形成曲折有致的花園空間。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魚莎莎 徐瑋 編輯:愛華)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