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浦東航頭鎮(zhèn)的袁春芳阿姨,是從市中心黃浦動搬到市郊的動遷戶。這一搬家,離開了幾十年相處下來的的"朋友圈",袁阿姨一開始很難適應(yīng)。好在,她的女兒吳敏娟是個有心人,為了幫助媽媽盡快融入新的朋友圈,她花了不少心思。在她看來,做得最棒的事就是送媽媽去學(xué)舞蹈,并且甘當(dāng)她的"舞蹈助理"。而通過跳舞,袁阿姨不僅擺脫了孤寂,還當(dāng)上了舞蹈隊長,帶領(lǐng)一群退休的阿姨們享受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袁春芳阿姨在舞蹈房練習(xí)跳舞,舞蹈隊隊員于阿姨:“我們隊長跳舞,她女兒很支持她的。舞蹈隊隊員杜阿姨:“女兒她媽媽來跳舞,基本上顧不到燒飯什么的,回去她幫媽媽燒好,她媽媽回去就可以吃"現(xiàn)成飯"。
吳敏娟:“原來我們住在黃浦區(qū),徒步走到南京路人民廣場都是非常近的,而且周圍都有好多十幾年的老朋友,2014年搬遷過來(航頭)以后,發(fā)現(xiàn)媽媽沒有朋友了,天天在家嗑瓜子、看電視,要么就是打瞌睡?!?/p>
吳敏娟:“感覺媽媽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和社會脫節(jié),整個人都沒有那么精神。那我說跳舞好不好,她說我是零基礎(chǔ)的能學(xué)好嗎?我說我?guī)湍阏遥ńM織),肯定能找到的。然后我就去周浦文化中心,航頭文化中心、萬達(dá)這邊都去了,要求都挺高,要么要有經(jīng)驗,要么已經(jīng)有一個成熟的團隊了,像她那種零基礎(chǔ)的都加不進去。”
袁春芳:“14年時候,我女兒看我很空閑,我女兒就說,小區(qū)里有跳舞的,問我媽媽你想去跳舞嗎?想去的話就看看,我說我從來沒跳過舞?!?/p>
吳敏娟:“我們兩個人就興沖沖去了,他們的舞蹈老師帶了七八個也是沒有基礎(chǔ)的,我覺得挺好,就跳吧?!?/p>
吳敏娟:“因為沒有基礎(chǔ),所以她很刻苦,回到家的話都會對著鏡子不停練習(xí),反復(fù)練習(xí)。。=我說我就做你后勤人員吧,改改音樂電腦格式,下下音樂。”
吳敏娟:“前段時間,錄音機壞了,我媽急的不得了,說馬上要比賽了,我就說,把家里的老古董錄音機拿過去,她說不行,你家小寶要聽音樂,這個錄音機跟你這么多年來,小寶從聽胎教音樂就開始了,我說你們需要就先拿過去,一開始還有點沙啞有點潮濕,現(xiàn)在這個錄音機好像挺適合他們這個團隊的,聲音越來越動聽越來越好?!?/p>
在跳舞現(xiàn)場,袁春芳:“她也很關(guān)心,我們的舞蹈怎么樣,什么地方不好什么地方不好,盡管她不會跳舞,但是她對我很有啟發(fā)和幫助。”
吳敏娟:“我負(fù)責(zé)幫她們買一些他們需要的服裝,基本都是他們拍照給我,他們一個個報個尺寸給我,我一個個幫他們?nèi)ベI。”
女兒吳敏娟平時還會幫忙修改服裝。舞蹈隊隊員杜阿姨:“我們?nèi)ズ筋^或哪里比賽去,她女兒一起跟過去,開車送我們,隨后她女兒幫我們每個人都化妝,一個一個化妝,我們十幾個隊員。”
吳敏娟:“阿姨媽媽們都興奮得不得了,我們除了結(jié)婚的時候濃妝艷抹,平時都沒有這么漂亮過?!?/p>
袁春芳:“出去旅游或者或拍照片,會跳舞的人和不會跳舞的人就不一樣,做動作什么的,首先你就不怕難為情了?!?/p>
吳敏娟:“最主要看到我媽開心了,人精神了,回到家里就跟我說,這個小姐妹約我一起去哪里跳舞,哪里去唱歌,我們一起一個團隊,要么去聚餐,要么去哪里旅游,整個人生活都活躍了,開心得不得了。”
吳敏娟:“老媽開心了,我就開心了,因為我爸爸沒了,只剩媽媽了,老人只要身體健康,對我們子女來說是最好的。”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沈春琛 李曉惠 實習(xí)編輯:朱怡萍)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