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抻筋拔骨、面壁蹲墻、明目法……
在深圳梧桐山腳下,有一群孩子,每天讀經四個小時,穿著漢服打拳練太極,用古人的方式學習經典。
四層樓的私人住宅,門匾上印有“智勇文化”四個大字。二樓教學區(qū)大廳的墻上,掛著孔子的畫像。在4個教室里,有來自全國各地的55個孩子,最大的16歲,最小的2歲半。
這是我看到的智勇文化學院,梧桐山腳下眾多讀經學堂里的一家。
作業(yè)少、壓力小,逃避體制的“安樂窩”?
“體制內作業(yè)多考試多,每天都好煩?!?/p>
周文茜上太極課
周文茜如此形容之前在小學的學習生活。這個15歲的女孩,總是用“體制內”來界定她接受過的義務教育。
在小學,周文茜的學習成績屬于中等。每天放學寫作業(yè)都要寫到晚上11點,第二天一早6點就要起床上學,對此她壓力很重。
看到女兒的狀態(tài),媽媽鄭維莉開始懷疑,體制內的教育究竟是不是他們想要的。最終,鄭維莉和丈夫決定把女兒周文茜送到讀經學院。
鄭維莉和丈夫在深圳經營著一家五金制品公司。和鄭維莉一樣,把孩子送到讀經學院的諸多家長,都具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其中也不乏國學愛好者,以及不滿體制教育的家長。另外,還有少數家長因為孩子在學校里表現太差,無奈之下把孩子送來讀經。
周文茜到智勇文化學院學習,今年已經是第五年。現在,她完全不想再回高中讀書。
“這里沒有那么多作業(yè),考試的壓力也沒有那么大。如果讓我從‘安樂窩’里一下再跳回高中,我覺得我會承受不了。”
作業(yè)少、壓力小,周文茜把學院稱之為“安樂窩”。
早上6點半開始做早功,每天誦讀經典4個小時,還要學習武術、書法、禮儀等。在課程表上,我還看到蹲墻、抻筋拔骨等課程。另外,她還要學習英語和數學。
但是,不講解語法和音標,英語的學習主要就是跟著播放器背誦英文名著選;甚至連數學的學習,也是依靠背誦古文經典來完成。主要學習學堂自編教材《數理讀經》,其中包括古希臘經典的數理著作。
對此,院長藍晟給出的解釋是:“我們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數學家,重要的是鍛煉他們的數理思維。”
讀經學堂:一年一次考試,考核標準模糊
在智勇文化學院,7歲至14歲的孩子被編入預科班。預科班的孩子學習兩年就可以背誦上萬字的經典,但是,問其所背誦的古文是什么意思,多數孩子都答不上來。
對此,智勇文化學院院長藍晟解釋說,在讀經界盛行“十年讀經,十年解經”的教育理念。14歲之前的孩子以大量背誦為主,主要鍛煉孩子的記憶力。14歲之后,理解力強了,才適合做進一步的講解。
在藍晟看來,“孩子具有超出我們想象的能力。我們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就是相信奇跡。有很多孩子經典背多了,自然就能夠領悟其中的道理?!?/p>
金剛坐背經
在智勇文化學院,每年只需考一次試。預科班的同學,最主要的考核方式是“金剛坐背經”。在考試中,孩子保持金剛坐的姿勢,把學習的文章從頭到尾背誦出來,背誦數目多即為優(yōu)秀。
而立志班的學生,通過“春季經典匯講”進行考核。學生需要把背誦的文章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篇3000字的論文,在老師、家長還有同學的面前進行講解,由四位老師結合當天的表現進行評價。
讀經村武術
另外,還有對武術功底的測試,包括蹲墻、太極拳、八法拳等。但是每一項考核,都沒有明確的量化標準。
“我是一個生意人,做生意都是看數據的,成績也是,數字才是最直觀的。四年來,我從來沒有看過她的分數。我不知道她到底在學校里面表現的怎么樣,只能通過老師描述或者觀察她的狀態(tài)。”
沒有壓力,沒有量化的考試,這是家長們選擇讀經學校的初衷。但是,他們也會有擔心,取消了嚴格的考核,孩子到底能收獲多少?
獨特的“成才之路”:出口在那里?
作為學院的創(chuàng)辦人, 藍晟把他理想的求學模式描繪成五個階段,分別是:家庭教育,私塾,書院,師承,游學。智勇文化學院主要承擔私塾和書院兩個階段的教學,接下來可以選擇師承和游學,或者重新回到體制學習。
“孩子可以多向選擇,我一直都是實行排他法,我們教不了的一定要回歸體制找專業(yè)的老師學習;還想繼續(xù)研究國學的,可以繼續(xù)選擇師承和游學?!?/p>
但現實是,由于學堂孩子們脫離體制沒有學籍,因此大多都只能通過自考的方式重回體制內的學習。
學堂的孩子回歸體制之后,究竟能不能適應當下的學習要求?對此藍晟校長只是反復地強調:“你要相信孩子,這里的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非常強,很快就能夠超越普通的學生?!?/p>
另外,師承和游學這種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在當今社會能不能真正落實?讀經班孩子未來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調查還在繼續(xù)……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楚華 金翔 編輯:周杰)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