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談到最近一段時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時說,世界格局已變,西方統治時代已經徹底結束,如果再不調整,歐洲的未來將是暗淡無光。在4月22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jié)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攜手副院長范勇鵬教授,一同為觀眾分享了西方霸權體系瓦解的深層原因。
張維為提到,俄烏沖突兩年多折騰下來,整個北約都感到力不從心。根據2024年1月歐盟范圍內12個國家的一項民調,現在只有10%的人相信烏克蘭能夠打敗俄羅斯,而預測俄羅斯將獲勝的人是這一數字的兩倍,也就是20%,大家普遍期待某種形式的“妥協”來解決這場沖突。
法國資深學者埃馬紐埃爾·托德不久前出版了一本暢銷法國的新書,叫《西方的衰落》。他的基本觀點是,雖然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還沒有結束,但西方已經不再相信烏克蘭能取得勝利。他說剛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并非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這一點,但在2023年烏克蘭夏季反攻失敗之后,以及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已經無法向烏克蘭提供足夠的武器之后,美國國防部也會同意他今天的觀點。
托德教授論述了幾個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的工業(yè)能力不足,美國經濟中的虛假成分太多。他分析了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中虛高的部分,指出美國現在工程師不足,基礎教育水平嚴重下滑,職業(yè)精神、職業(yè)道德的喪失,都是造成美國制造業(yè)衰退、難以支撐俄烏沖突的主要原因。最近波音飛機的一系列事故也印證了這一點。
編輯: | 劉清揚 |
責編: | 傅群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